
撤销财产保全得多久生效
时间:2025-03-27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法律方面的话题:撤销财产保全的生效时间。这似乎是一个有些专业的话题,但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那些身陷法律纠纷的人来说。财产保全本身是为了保障赢了官司之后还能有财产可以执行,而撤销财产保全则是解除了这一保障措施。那么,撤销财产保全到底多久生效呢? 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法律依据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之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所采取的暂时扣押、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通俗地说,就是法院在判决生效之前,为了保证败诉方有能力履行判决而采取的暂时限制财产权利的措施。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撤销财产保全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人民法院准许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裁定消除了;
人民法院认为原财产保全措施不应当采取的;
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其他有必要解除保全的情况。
其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第一种情况,也就是人民法院准许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裁定被取消了。这通常发生在原告取消诉讼或者法院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撤销之前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
那么,撤销财产保全到底多久生效呢?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财产保全的,自裁定送达申请保全人时生效。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财产保全申请的,自裁定送达申请保全人时生效。也就是说,无论是准许还是驳回财产保全申请,裁定都是自送达申请人时生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效的时间点是从裁定送达申请保全人时开始计算,而不是从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时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即使人民法院已经作出了撤销财产保全的裁定,但如果该裁定尚未送达申请保全人,那么财产保全措施仍然有效。
那怎么才能知道裁定是否已经送达了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送达回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及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的规定》第六条,人民法院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应当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在送达判决书或裁定书时,会要求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以此证明该判决书或裁定书已经送达。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查看送达回证来确认裁定是否已经送达。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撤销财产保全的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二条,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财产保全后,申请人申请撤销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四十八小时内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定。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在收到撤销财产保全的申请后,需要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如果人民法院准许撤销财产保全,则会发出撤销财产保全的裁定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在收到撤销财产保全的申请后,并不是直接作出裁定,而是需要先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撤销财产保全的条件。只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会作出准许撤销财产保全的裁定。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申请撤销财产保全的期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一条,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财产保全后,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申请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财产保全不应当采取的,裁定撤销财产保全。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认为财产保全措施不当,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解除。人民法院对解除申请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也就是说,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解除申请,人民法院需要在收到申请后的四十八小时内作出是否准许解除保全的裁定。
综上所述,撤销财产保全的生效时间是从人民法院的裁定送达申请保全人时开始计算,而不是从作出裁定时开始计算。同时,人民法院在收到撤销财产保全的申请后,需要先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撤销财产保全的条件,然后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是否准许撤销的裁定。此外,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申请解除财产保全,人民法院也会对解除申请作出裁定。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撤销财产保全的相关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