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促程序 财产保全
时间:2024-05-28
财产保全是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旨在在诉讼程序尚未终结前,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保护性措施,防止被申请人在诉讼过程中转移、变卖或隐匿财产,以保障申请人的胜诉利益。督促程序财产保全,是指在督促程序中,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保全。由于督促程序具有简便、快速的特性,督促程序财产保全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之规定,申请督促程序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申请人有证据证明有财产保全的必要性,如被申请人有转移、变卖或隐匿财产的可能; 申请人已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且支付令尚未送达被申请人; 人民法院认为情况紧急,不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的胜诉利益会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申请督促程序财产保全,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及联系方式; 被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及联系方式; 申请财产保全的请求事项; 申请财产保全的理由及证据; 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及日期。人民法院收到申请书后,应当立即审查。经审查,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准许或驳回财产保全申请。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予以驳回。
人民法院裁定财产保全后,应当立即通知被申请人,并采取相应措施执行财产保全。具体执行措施包括:
冻结被申请人的银行存款; 查封、扣押、冻结被申请人的其他财产。财产保全采取后,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以下情形作出裁定,解除财产保全:
裁定支付令前,已对被申请人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自裁定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没有送达被申请人; 裁定支付令后,被申请人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 属于其他情况,如申请人撤回申请、人民法院判决驳回申请或者撤销支付令的。经过督促程序财产保全,对被申请人财产进行保护性的措施,有助于防止被申请人转移、变卖或隐匿财产,保障申请人的胜诉利益。同时,财产保全也会对被申请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冻结其银行账户,查封其财产等,可能会对被申请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申请督促程序财产保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财产保全的必要性; 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财产保全的裁定; 配合人民法院执行财产保全措施,提供必要的协助; 被申请人对财产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财产保全。督促程序财产保全是一种重要的诉讼制度,在保障申请人胜诉利益,维护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实践中,申请人应当充分了解督促程序财产保全的条件、程序和法律后果,积极利用这一制度,为自己的胜诉利益提供保障。同时,被申请人也要认识到财产保全对自己的影响,在必要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财产保全。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