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全执行权力等值财产
时间:2024-06-14
在执行程序中,如果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法院对被执行人的等值财产进行保全执行。保全执行等值财产,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为保障将来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对被执行人财产以外的其他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这一制度的设立,旨在最大限度地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债务人未按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时,应提交申请执行书和生效法律文书副本。”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九十七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且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被执行人以外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一)申请执行人提供担保,且保全不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也不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上述法律条文为保全执行等值财产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对申请条件进行了规定,体现了法律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
申请保全执行等值财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必须有生效的法律文书。生效的法律文书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文书。
2. 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这是申请保全执行等值财产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才能申请对与其有关的其他财产进行保全。
3. 必须提供相应的担保。申请人需要提供与申请保全的财产价值相当的担保,以防止保全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
4. 保全不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也不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这是对申请保全等值财产的限制性条件,旨在防止滥用保全措施,损害国家、社会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可以被保全的等值财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被执行人对案外人享有的债权,如应收账款、租赁费等;
2. 被执行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如共同所有的房屋、车辆等;
3. 被执行人控制的财产,如其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等;
4. 与被执行人有密切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财产,但需要证明该财产的取得与被执行人的债务有关,例如,由被执行人实际控制的公司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与被执行人有关的财产都可以被保全,例如被执行人与其配偶的共同财产,只有在能够证明该财产部分来源于被执行人,并且该部分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才能被保全。
1. 申请:申请执行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财产线索等相关材料。
2. 审查:法院对申请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如果符合条件,法院将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作出裁定,并采取保全措施;如果不符合条件,法院将驳回申请。
3. 执行: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将及时通知被执行人和相关当事人。被执行人如果对保全措施有异议,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
4. 解除或转为执行:保全执行等值财产的期限一般为一年,如果在期限内案件得到解决,法院将解除保全措施;如果案件未得到解决,且申请执行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可以将保全措施转为强制执行措施。
保全执行等值财产制度是实现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手段。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慎适用保全措施,既要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要防止滥用保全措施,损害被执行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