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提出财产保全
时间:2025-04-03
在民事诉讼中,如何保障胜诉判决能够得到实际执行,是当事人颇为关心的问题。而提出财产保全,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那怎么提出财产保全呢?今天就来教你几招!
财产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或者当事人为保障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财产或者证据采取的临时措施。
在民事诉讼中,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提出财产保全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有明确的被保全人; 有具体的保全财产; 有法定情形; 有证明被申请人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的相关证据。其中,第三项“有法定情形”是关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应当采取保全措施:
申请人提供担保,请求先予执行的; 涉及婚姻、继承、劳动关系等案件,如不及时执行将会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 涉外案件,如不及时执行,被申请人将转移财产,影响执行的; 申请人提供担保,请求采取其他紧急措施的。在判断符合财产保全的条件后,就可以准备相关材料了。申请财产保全,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申请书; 申请保全的财产清单或者申请保全证据的清单; 能够证明对方正在采取隐藏、转移财产或者证据的行为,或者将可能发生这种行为的相关证据; 财产担保或者人身担保的相关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申请保全数额较大或者保全财产种类较多,人民法院可能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所以,在准备材料时,可以提前准备好担保相关材料,以免延误保全时机。
准备好相关材料后,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了。申请财产保全,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也可以委托律师代理申请。
申请时,需要向人民法院立案庭或者执行局提交申请材料。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条件,人民法院会作出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如果不符合条件,人民法院会作出不予采取保全措施的裁定。
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一般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能不予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在审查后,会作出是否采取保全措施的裁定。如果人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会通知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协助执行。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会向申请人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通知申请人已经采取保全措施,并要求申请人在收到通知后及时履行相关义务,如缴纳保全费、提供担保等。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会在以下情况下解除保全:
人民法院认为不需要继续保全的; 申请人撤回申请的; 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提供相应担保的; 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并已开始执行的。小张与小李发生交通事故,小张受伤,住院花了5万元医疗费。小张起诉要求小李赔偿,但小李拒绝赔偿,并且开始转移财产。小张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吗?
答案是可以的。小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小李正在转移财产,如果不及时执行将会影响到赔偿的执行。人民法院审查后,会作出裁定,对小李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如冻结银行账户、查封房产等。
怎么提出财产保全?其实很简单!只要判断符合条件,准备好相关材料,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了。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可能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所以在准备材料时可以提前准备好。此外,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会在一定情况下解除保全,如申请人提供相应担保等。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