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财产保全的法律
### 概述
财产保全是法律程序中采取的一项紧急措施,旨在保护一方当事的利益,防止另一方当事人转移或处置财产,从而影响后续诉讼或执行的顺利进行。财产保全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冻结银行账户、查封不动产、扣押动产等。
### 法律依据
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民事诉讼法**
* 第一百零一条:诉讼参加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 第一百○二条:诉讼参加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措施。
**行政诉讼法**
* 第五十四条:行政诉讼参加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 第五十五条:行政诉讼参加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措施。
**商事仲裁法**
* 第五十六条:当争议的标的为动产,且裁决申请人已申请仲裁但尚未作出裁决,裁决申请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申请仲裁后向仲裁委员会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 第五十七条:裁决申请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裁决作出后向仲裁委员会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 保全条件
申请财产保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申请人享有需要保全的合法权益;**
* **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的行为可能转移、处分财产,影响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 **有必要采取保全措施来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 **不立即申请保全会造成申请人合法权益难以弥补的损害。**
第四个条件并非法定保全条件,但通常是法院是否准予保全的主要考量因素。在实践中,法院对申请人是否具有被保全的合法权益的要求相对严格,要求当事人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合法权益的存在。
### 保全方式
财产保全的方式根据财产的不同类型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冻结银行账户:**在冻结期内,银行不得将冻结账户内的资金划转、提取或支付。
* **查封不动产:**在查封期内,不动产所有权人不得处分不动产,任何人不得侵占、破坏或擅自装修、添附、改变其结构或用具。
* **扣押动产:**在扣押期内,被扣押的动产不得转移、处置。
* **其他保全措施:**还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出境、限制高消费等措施。
### 保全程序
申请财产保全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起草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
2. 提交保全申请的证据材料;
3. 交纳保全费;
4. 法院审查并做出裁定。
法院在审查申请材料后,认为符合保全条件的,将裁定准予保全,并指定实施保全的具体部门或人员。保全期限一般为一年,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延长。
### 解除保全
财产保全措施可以由法院依职权或当事人申请予以解除。解除保全的情形主要包括:
* **申请人不符合保全条件的;**
* **保全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如保全金额过高;**
*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的;**
* **有证据证明被保全的财产不属于被申请人的;**
* **保全措施对被申请人造成不当负担的。**
法院解除保全后,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 责任承担
申请人因申请保全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申请人故意隐匿、转移、处分、毁损保全财产的,除应当返还财产外,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经查证申请人捏造事实,恶意申请保全的,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司法实务中的常见问题
在司法实务中,有关财产保全的争议较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保全条件的认定:**法院对保全条件的认定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不同法院对同一事实的认定可能存在差异。
* **保全金额的确定:**保全金额应当适当,既不能过高而对被申请人造成不当负担,也不能过低而无法保障申请人的利益。
* **保全方式的选择:**不同的财产保全方式所带来的限制不同,当事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全方式。
* **解除保全的情形:**解除保全的情形较多,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
* **责任承担:**申请人恶意申请保全或被申请人故意破坏保全财产的情形较少,但发生后责任承担问题较复杂。
### 结语
财产保全制度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司法程序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当事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避免因不当申请保全而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在审查保全申请时,应当严格把握保全条件,合理确定保全金额和选择保全方式,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 : 财产保全解除如何申请
下一篇 : 借贷起诉申请财产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