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全到财产解冻后被转移了
时间:2024-05-23
保全到财产是指在诉讼或执行程序中,法院为了保障将来判决或执行的顺利进行,而对被告的财产采取的强制措施,以防止被告处分或转移财产,损害原告或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在保全措施解除后,如果发现被保全的财产被转移了,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权:
当事人如果认为保全措施解除后,被保全的财产被转移了,可以向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复议,请求法院重新对财产进行保全。当事人在申请时应当提供转移财产的证据,证明该财产在保全解除后被转移。
如果保全措施解除后,被保全的财产被转移,原告或申请人可以提起侵权之诉,要求承担侵权责任。侵权人包括转移财产的被告、协助转移财产的第三人以及明知保全措施而受让财产的第三人。
为了防止被保全的财产再次被转移,当事人还可以申请法院追加保全措施,例如冻结转移财产的账户、查封转移的动产或不动产等。
如果当事人申请追加保全措施后,被保全的财产仍被转移,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收回被转移的财产。
当事人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检察院等有关部门举报,由有关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涉嫌转移财产的违法行为。
实践中,保全措施解除后财产被转移的情形比较常见,包括以下几种:
为了防止保全措施解除后财产被转移,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2022年2月,原告张某起诉被告李某要求返还借款100万元。法院受理后,对李某名下的一处房产采取保全措施。2022年5月,法院对该房产保全措施解除。7月,张某得知李某已将该房产出售给第三人王某。张某遂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复议,经法院审查,查明李某在保全措施解除后立即将房产出售给王某,存在转移财产的恶意。
法院遂恢复对该房产的保全措施,并责令王某将房产返还在原告张某名下。李某因转移财产的行为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保全到财产解冻后被转移的行为是对原告或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严重侵犯。当事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被保全的财产被转移,保障判决或执行的顺利进行。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