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裁定的法律依据
一、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财产,可以依法裁定予以保全:
- 当事人一方或者其代理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并提供担保的;
-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需要保全以防止证据灭失或者防止财产转移的;
-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必须保全的.
财产保全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保障被保全人权益,并根据申请情况对保全范围和期限作出裁定.
二、财产保全的特点
财产保全具有以下特点:
- 临时性:财产保全措施是临时性的,不具有终局性。当需要保全的事由消失后,法院应当及时解除保全措施。
- 先执行后审查:对于申请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先采取保全措施,然后再进行审查。如果保全措施不当,人民法院将依法予以撤销或变更。
- 必须有担保:除了法定的例外情形外,申请财产保全的当事人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如果因财产保全造成被保全人損失的,由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
三、财产保全的程序
财产保全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提出申请: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
- 审查:人民法院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 裁定:人民法院根据审查结果,裁定是否准予保全,并确定保全措施。
- 执行:人民法院将裁定送交有关部门执行。
四、财产保全的范围
人民法院可以保全的财产范围包括:
- 当事人享有所有权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存款、股票等。
- 当事人依法享有其他财产权利的财产:如共有财产、继承财产、债权等。
- 案外人享有所有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的财产:在特定情况下,如案外人财产需要为诉讼提供担保或有证据证明案外人明知当事人有妨害执行行为而与其进行交易的,人民法院可以保全案外人财产。
五、财产保全的期限
一般情况下,财产保全的期限为六个月。但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经人民法院批准延长一次,延长期限不超过六个月。超过期限的,财产保全自动解除。
六、财产保全的解除
财产保全可以因以下原因解除:
- 申请人撤回申请的;
- 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的;
- 人民法院认为保全不需要的;
- 保全期限届满的;
- 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七、财产保全的责任
申请财产保全的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承担责任。如果因财产保全造成被保全人損失的,由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在执行财产保全时,应当保障被保全人的权益。因人民法院执行财产保全不当造成被保全人損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上一篇 : 起诉了财产就会保全吗嘛
下一篇 : 担保函申请保全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