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不准离婚后解冻财产保全
时间:2024-06-19
离婚诉讼中,当事人基于诉保利的原则,有权申请法院对对方的财产进行保全。但在判决离婚后,若未及时申请撤销财产保全,则法院对其保留的财产保全措施,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对当事人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提取等方法。"第106条规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当事人未申请撤销的,保全措施至判决后继续有效。判决债务人履行判决确有困难的,可以延长保全措施的期限。"第253条规定:"诉讼终结后,人民法院发现有错误的,可以自行或者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撤销保全措施。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错误的保全措施,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人民法院应当对申请进行审查,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予以驳回。被保全的财产属于第三人的,第三人经保全措施的相对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同意,可以对错误的保全措施申请撤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2条规定:"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裁定的,对原告申请的诉前财产保全或被告申请的反诉前财产保全,应在判决或裁定生效后及时审查撤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的若干具体意见》第20条规定:"夫妻一方在离婚诉讼中享有对共同财产请求保全的权利,对讼争中的对方个人财产,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请求保全。"
离婚诉讼中,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仅针对与离婚诉讼相关财产采取的保全措施,离婚时分割的共有财产不涉及保全问题。判决离婚后,由于法院未及时主动撤销保全,则法院对当事人的个人财产部分继续实施的保全措施,依然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判决离婚后,当事人未及时申请撤销财产保全,法院对其保留的财产保全措施,应当继续有效,当事人不得擅自解除,否则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判决离婚后解除保全措施,有以下几种途径:
当事人申请撤销:当事人发现财产保全措施已无必要或者继续执行保全措施对当事人生活明显造成困难,可以向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申请撤销保全。法院经审查符合撤销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保全。但对于离婚诉讼中对双方争议财产实施的保全措施,在判决之前申请撤销的,法院应当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根据案件不同情况,依法作出裁定。对于判决后申请撤销保全措施的,法院一般应予支持。 法院主动撤销: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应当及时审查撤销财产保全措施。对于符合撤销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保全。法院应当根据审判实际,依法综合权衡双方的利益,及时主动撤销财产保全措施。 利害关系人申请撤销:除当事人外,被保全的财产属于第三人的,第三人经保全措施的相对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同意,可以对错误的保全措施申请撤销。撤销财产保全措施,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判决生效:保全措施是为保障判决执行而设定的,判决生效后,保全措施即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应予撤销。 无执行障碍:保全措施的存在,不应妨碍判决的执行。如果继续执行保全措施,会给被保全人造成生活困难或者其他不合理损害,则应予撤销。 无继续保全的必要性:如果当事人已经履行判决或具有履行的能力,或者有其他担保措施保证判决的执行,则无继续保全的必要性,应予撤销。撤销财产保全措施的程序如下:
申请:由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向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提交撤销保全措施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被保全财产的情况、撤销保全措施的理由以及相关证据。 审查: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被保全财产的情况以及申请理由进行审查。 裁定: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符合撤销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财产保全措施。裁定书应当载明裁定的理由和依据。案例一:甲乙双方诉讼离婚,法院对甲名下的车辆采取保全措施。庭审中,甲自认无其他财产,离婚后可归还乙方车辆。判决离婚后,甲并未支付乙方车辆款项。乙方申请执行,但因车已过户至丙方名下,执行无法进行。法院考察后认为,甲将其名下仅有的车辆转移至他人名下,属转移执行财产行为,损害了乙方的合法权益。故裁定继续执行对上述车辆的保全措施,并依法追究甲方的法律责任。
案例二:张某与李某诉讼离婚。法院判决离婚,双方名下房产归李某所有,张某另给付李某一定数额补偿金。判决后,张某逾期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给付义务。李某申请执行,张某名下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李某发现张某名下有高额存款,遂申请继续执行对张某银行存款的冻结保全措施。法院经审查,判决已生效,且张某确未履行给付义务,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且冻结的银行存款账户已解除冻结状态,继续执行保全措施有必要。裁定继续执行对张某银行存款的冻结保全措施。
当事人要注意以下事项:
及时申请撤销保全:判决离婚后,当事人应当及时申请撤销财产保全。如果未及时撤销,则法院继续执行保全措施,当事人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充分举证:当事人申请撤销保全措施,应当充分举证证明撤销保全措施的理由成立。法院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裁定。 承担后果:当事人未经法院许可擅自解除财产保全措施,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当事人还可能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总之,判决离婚后解冻财产保全,既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规避执行,需要法院区别不同情况,综合考量,依法作出裁定。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及时行使和必要的证据准备,也有助于法院公正、高效地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