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向法院提交资料
引言
财产保全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而向法院申请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措施。财产保全一般分为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诉前保全通常在诉讼提起之前由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则在诉讼提起后由当事人向法院申请。
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
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 有明确的被执行人;
- 有财产被转移、隐匿的危险;
- 有证据证明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 有申请财产保全的合法事由。
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应当递交以下材料:
- 财产保全申请书;
- 起诉状副本或者民事裁定书副本;
- 能够证明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危险情况的证据;
- 能够证明申请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证据;
- 申请财产保全的担保函;
- 其他法院认为必要的材料。
法院受理财产保全申请
法院收到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审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审查完毕后,法院应当作出以下裁定:
- 裁定准予财产保全的,应当立即通知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并采取保全措施;
- 裁定驳回财产保全申请的,应当在裁定书中说明理由;
- 裁定需要补充材料的,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补充材料;
- 裁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法院作出裁定后,应当立即送达申请人、被执行人及利害关系人。
财产保全的措施
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 冻结账户: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户或者其他支付账号,禁止其转账、提现或其他资金划转行为;
- 查封不动产:查封被执行人名下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禁止其出售、出租、抵押等处分行为;
- 扣押动产:扣押被执行人名下的车辆、家具等动产,禁止其转移、出售、抵押等处分行为;
- 留置:留置被执行人因保管合同或者其他原因合法占有的申请人的财产,禁止其返还、变卖或者处分;
- 其他措施:根据案件情况,法院可以采取其他必要的财产保全措施。
财产保全的期间
财产保全的期间一般为一年。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延长财产保全的期限,但延长后财产保全措施不得超过三年。
担保函
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申请人应当提交担保函。担保函的担保人应当具备偿还能力,且同意在申请人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或者其他法律义务时,承担赔偿责任。
担保函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 担保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
- 担保事项;
- 担保人的保证义务;
- 担保人的签字和盖章。
担保函应当由申请人与担保人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并经公证机关公证。
结案
人民法院受理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及时解除保全措施。财产保全解除的原因主要包括:
- 人民法院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后,申请人撤回申请的;
- 人民法院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后,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起诉的;
- 被执行人已履行法定义务的;
- 保全的财产明显不属于被执行人的;
- 有证据证明申请财产保全的目的是为了损害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的。
人民法院解除保全措施后,应当立即通知申请人、被执行人及利害关系人。
律师建议
财产保全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措施,实践中,当事人应当根据自己的案件情况,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在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时,当事人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 准备充分的证据证明申请财产保全的必要性;
- 提供有效的担保;
- 及时向法院申请延长财产保全期限;
- 及时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措施,以免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事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专业律师咨询。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分析案件情况,准备申请材料,提高财产保全成功率,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 : 诉前财产保全为什么没有通知
下一篇 : 正规财产保全审核流程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