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本金
### 定义
财产保全本金是指为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在执行程序中
法院依法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并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保全本金,用于支付
诉讼费、执行费和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所必需的费用。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9条规定:
>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等逃避执行行为的,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保全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义务范围。
### 保全范围
财产保全本金原则上以被执行人的流动资产为对象,包括:
* 银行存款
* 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 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法院可以依法查封、扣押,但一般不会冻结)
* 车辆、机械等动产
* 其他可变现的资产
### 保全比例
财产保全本金的提取比例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具体确定,但一般不超过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的30%。如果被执行人的财产价值较低,保全比例可以适当提高。
### 程序
财产保全本金的提取程序如下:
1. **申请**:原告可以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说明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情况。
2. **审查**:法院审查申请材料,认为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3. **裁定**:法院裁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保全,并指定保全负责人。
4. **执行**:法院执行人员负责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
5. **提取**:法院根据保全比例,提取一定金额的财产作为保全本金。
### 使用
财产保全本金主要用于支付以下费用:
* **诉讼费**:包括起诉费、仲裁费、律师费等。
* **执行费**:包括执行人员出差费、公告费、查封费等。
* **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所必需的费用**:例如,抚养费、赡养费、医疗费等。
### 保全效果
财产保全本金的提取,既可以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又可以维护司法权威,确保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
### 保障措施
为保障财产保全的公正性,法律规定了以下保障措施:
* **保全期限**:保全的财产一般在判决生效后
解封。但如果被执行人提供
担保或有其他情形,法院可以解除保全。
* **需要解封**:如果被执行人已经履行义务,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已经用于支付全部费用,保全负责人应当及时解封。
* **损害赔偿**:如果保全造成被执行人损失,保全负责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 注意事项
* **慎重提取**:法院在提取财产保全本金时,应当慎重考虑,避免对被执行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定期审查**:法院应当定期审查财产保全情况,了解保全本金的使用和解封情况。
* **协商解决**:在可能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鼓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财产保全问题,妥善处理有关事宜。
### 总结
财产保全本金制度是执行程序中的重要制度,对于保障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维护司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法院应当严格依法执行保全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