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 多久不
时间:2025-03-28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人生三大悲,久病无钱、交友无义、娶妻无子。”在这其中,无钱带来的困扰和烦恼,想必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而当我们辛苦打拼、积攒了一些财富时,如何保住这些“血汗钱”,也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在法律上,有一种措施叫做“财产保全”。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避免自己的财产在诉讼过程中被转移、隐匿或毁损,而向法院申请的一种临时措施。那么,财产保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能帮我们多大忙?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财产保全是什么?
财产保全,通俗来说,就是当你和别人发生纠纷,准备打官司时,担心对方在诉讼过程中转移财产,导致将来判决赢了也拿不到钱,所以提前向法院申请冻结对方的财产。
比如,你借给别人100万元,到了约定还钱的时间,对方却不还钱,还听说他最近在处置财产,你担心他把钱转移了,就赶紧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要求法院冻结对方价值100万元的财产,这样,即便对方想转移财产,也无法动用被冻结的部分,等法院判决后,你就可以优先获得赔偿了。
财产保全是一种诉讼保全制度,主要功能在于保障将来的执行,避免判决或调解书成为一纸白条。
如何申请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的申请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起诉前申请,也就是打官司前,如果担心对方转移财产,可以先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然后再起诉。
二是在诉讼过程中申请,也就是官司打到一半,发现对方有转移财产的迹象,也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财产保全申请书,写明申请保全的理由和请求;
提供担保的,提交担保申请书和担保财产清单;
申请保全对方财产的,提交对方财产的清单和证明材料;
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法院在收到财产保全申请后,一般会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采取保全措施的决定。如果决定采取保全措施,就会向被保全人发出保全财产的司法文书,并通知申请人。
财产保全的范围有哪些?
财产保全的范围,也就是说,哪些财产可以被法院冻结,哪些不能被冻结。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保全的财产包括:
金钱;
银行存款、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
动产、不动产、其他财产权;
依法可以抵押、质押的财产权利。
此外,法院还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和停止转让有价证券,也可以要求相关单位协助查询被保全人的存款、债券、股票等财产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了一些财产不得被保全,比如:
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有价证券;
工商企业的生产设备、原料、半成品、产品等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
无法查封、扣押或者冻结的其他财产。
财产保全的担保怎么办?
财产保全是一种临时措施,如果申请保全后,法院判决你败诉,那么你就要赔偿被保全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因此,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一般会要求你提供担保。
担保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提供担保物,也就是用你的财产作为担保,比如提供一笔存款、一栋房子等。
二是提供担保书,也就是找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人或单位作为担保人,由担保人出具担保书,承诺如果你败诉,由担保人赔偿被保全人的损失。
如果你不提供担保,法院也可能采取保全措施,但会要求你在一定期限内补交担保,否则将解除保全措施。
注意避免滥用财产保全
虽然财产保全是一种有效的保障措施,但如果滥用,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有些人故意夸大债权额度,申请保全对方大量财产,导致对方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甚至破产倒闭;有些人恶意申请保全,扰乱他人正常生活,意图敲诈勒索;还有些人利用保全措施,故意给对方造成损失,以达到报复目的。
因此,在申请财产保全时,一定要遵守法律规定,如实提交材料,不得滥用权利。如果被保全人提出异议,法院经审查,会解除错误的保全措施,并可能要求申请人赔偿被保全人的损失。
小结
俗话说:“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权,不要滥用权利,避免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让每个人安心地享受劳动成果,追求美好生活。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