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案后多长能财产保全
时间:2024-06-28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对被告的财产或争议财产采取禁止处分、扣押、冻结或者其他方法,防止其转移、隐匿、变卖等行为,以保证生效裁判能够执行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日内审查决定。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审查决定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也就是说,立案后最多十五日内,人民法院应完成对财产保全申请的审查决定。
财产保全由当事人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符合法定要求的书面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证据材料等。
人民法院收到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查申请材料和证据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决定。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定准予财产保全;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依法驳回申请。
裁定财产保全后,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对被告的财产进行保全。保全措施包括禁止处分、扣押、冻结或者其他方法。
申请财产保全的主体必须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且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一般情况下,原告或者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的标的物应当是被告拥有的财产或者争议财产。保全标的物应当是具体的、明确的。
申请财产保全的理由,必须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有证据表明被告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可能 为防止对方当事人恶意处分财产,致使判决无法执行 有证据表明被告无财产或其财产不足以执行判决 有证据表明被告实施了侵权行为,可能致使原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财产保全裁定一经作出,对被告具有强制执行力。被告应当按照裁定的要求,不得对保全的财产进行转移、隐匿、变卖等行为。
被告违反财产保全裁定的,申请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处以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财产保全的裁定可以由做出裁定的人民法院或者级人民法院裁定解除。解除保全的情形包括:
保全的理由消失 保全标的无错误的 原告或者申请执行人撤回申请 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或者调解协议被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解除财产保全,但必须符合下列情形:
有证据证明质保债权人无人代位,担保债务不会造成当事人损害 标的物担保在执行程序中可以变价而不需要执行担保物来实现担保物权 担保物具备可执行性,价值充足,可以担保债务的履行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证明有财产保全的必要性。 保全的标的物应当具体、明确,不得过于宽泛。 及时申请财产保全,防止被告转移、隐匿、变卖财产。 注意财产保全的效力和解除条件。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采取的一种重要强制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被告转移、隐匿、变卖财产,保障生效裁判的执行。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并注意相关事项。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申请的审查决定,一般在立案之日起三日内完成,特殊情况下最长不超过十五日。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