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是保全整个账户
时间:2024-06-02
财产保全,是指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为了保全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依法冻结、扣押或查封被申请人的财产的强制执行措施。其目的是确保被申请人将来有足够财产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中所确定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案件: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 因婚姻、家庭纠纷提起的诉讼 因赡养纠纷提起的诉讼 因继承纠纷提起的诉讼申请财产保全须具备以下条件:
申请人具有诉讼资格 有利害关系 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的财产有隐藏、转移或者毁损的危险 有确凿证据证明债权或者其他金钱请求申请财产保全,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并附相关证据材料。申请书应载明以下内容:
申请人的基本信息 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 申请保全的财产种类和范围 申请保全的金额 事实与理由 证据材料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财产保全条件的,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对申请保全予以批准或者驳回。
财产保全裁定生效后,人民法院将立即采取执行措施,冻结、扣押或查封被申请人的财产。执行期间,被申请人不得处分其被保全的财产,否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财产保全执行的形式主要有:
冻结银行存款 扣押动产 查封不动产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可以根据下列情形解除保全:
申请人撤回申请 被申请人提供担保 解除保全的条件消失 人民法院认为继续保全没有必要财产保全裁定是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行为,对当事人和人民法院具有约束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干涉和阻碍财产保全措施的执行。如有违反,人民法院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财产保全制度对于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防止被申请人在诉讼过程中转移或者毁损财产,避免申请人的债权落空。同时,也可以避免被申请人故意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确保判决的执行力。
综上所述,财产保全是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保障法院判决的执行具有重要的作用。申请人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制度,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切实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