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前财产保全有没有被叫停
时间:2024-05-19
引言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提起之前,为了防止被告转移、隐匿、毁损其财产而影响诉讼执行,由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对被告的财产采取的一种保全措施。近年来,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制度的争议不断,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诉前财产保全是否被叫停。
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态
2023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法发〔2023〕2号),其中明确指出:“要依法规范诉前财产保全措施,防止滥用”。
该意见的发布引发了舆论关注,有人认为这意味着诉前财产保全制度将被叫停。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进行了回应:“诉前财产保全是民事诉讼法定的保全措施,并未被叫停。法院将依法审慎审查申请,防止滥用。”
法院对诉前财产保全的审核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规范诉前财产保全措施防止滥用的若干意见》(法发〔2019〕15号)中规定,人民法院对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应当严格审查,并根据申请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具体而言,法院会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防止滥用诉前财产保全
为了防止滥用诉前财产保全,法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当前的司法实践
从各地法院的司法实践来看,诉前财产保全制度仍在适用。然而,法院对申请人的审查更加严格,滥用诉前财产保全的情形明显减少。同时,救济机制也不断完善,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结语
诉前财产保全制度并不是被叫停了,而是得到了更规范的适用。法院在审慎审查的前提下,依法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既保障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又防止了被申请人遭受不必要的损失。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诉前财产保全制度将更加健全,为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