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裁立案才能财产保全吗
时间:2025-04-20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与他人发生经济纠纷时,对方可能存在转移财产、隐匿财产等行为,从而导致我们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此时,我们可以采取财产保全的措施来保障自己的权益。那么,什么是财产保全?它是否只能在仲裁立案后才能申请呢?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在利害关系人申请或者自己主动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其目的在于保证生效裁判能够得到执行。在经济纠纷中,可能出现一方当事人有隐匿、转移、毁损财物,或者有其他理由可以证明可能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情形。此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确保对方当事人的财产处于有效控制之下,为后续的执行提供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申请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应当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1.当事人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提供担保或者申请人有充分证据证明,如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会使生效判决难以执行的; 2.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但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认为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 当事人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但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认为不需要提供担保的除外。由此可见,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由当事人申请,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主动采取。而对于仲裁保全来说,是否需要立案才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应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保全措施。由此可见,人民法院执行仲裁保全措施,是基于仲裁裁决而产生的执行行为,因此必须以仲裁立案为前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仲裁裁决前,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在仲裁立案之前,也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以确保生效裁决的执行。
在实践中,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申请财产保全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书,并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一般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以防止因错误采取保全措施而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因此,申请人需要准备相应的担保财产。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应当及时进行起诉或者申请仲裁,否则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可能会解除财产保全。某公司与一家科技公司因合同纠纷发生争议,某公司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科技公司银行账户内的存款。仲裁委员会审查后,认为该案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因此不予受理,并解除财产保全。该案中,仲裁委员会在审查财产保全申请时,同时对仲裁管辖进行了审查,这体现了仲裁保全与仲裁管辖之间的关系。如果仲裁委员会对该案没有管辖权,那么也就不应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综上所述,仲裁保全是指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或者仲裁委员会主动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其目的在于保证生效裁决的执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由当事人申请,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主动采取。而人民法院执行仲裁保全措施,必须以仲裁立案为前提。但在仲裁立案之前,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因此,仲裁保全并不一定需要立案才能申请,但立案之后的保全措施会更加稳妥有效。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