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逾期诉前财产保全套路
时间:2024-05-20
导语:
网贷逾期后,放贷机构为追债往往会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冻结借款人的银行存款或其他财产。然而,一些不法机构假借诉前财产保全的名义,行违法敛财之实,套路层出不穷,令借款人防不胜防。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提起前,为防止债务人逃避、转移或变卖财产,致使胜诉后无法执行的强制性临时措施。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存在转移、隐匿、毁损、变卖财产等逃避债务行为的可能。
1. 虚假诉讼:
不法机构冒用他人身份或虚构起诉人,伪造相关材料,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待借款人心生恐惧,主动联系后,再向其索要费用或达成无理和解协议。
2. 假冒司法人员:
不法分子冒充法院工作人员,以执行或冻结财产为由,要求借款人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进而窃取其存款。
3. 随意扩大保全范围:
一些机构滥用诉前财产保全权,将借款人名下所有银行存款和财产全部冻结,远超实际债务金额,造成借款人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1. 认真核实身份:
收到诉前财产保全通知后,务必仔细核实发函单位和工作人员身份,避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
2. 咨询专业律师:
如对诉前财产保全的合法性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收集证据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3. 保留证据:
与不法机构的任何接触和沟通都要保留证据,包括电话录音、短信截图、收到的文书副本等。
4. 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如遭遇不法机构诉前财产保全套路,应向法院、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及早还清债务:
网贷逾期后,应及时与放贷机构协商还款计划,妥善解决债务问题,避免诉讼风险。
2. 避免转移或变卖财产:
逾期后,借款人不得转移或变卖财产,否则一旦债权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将被视为逃避债务的证据,加重诉讼后果。
3. 保持资信良好:
平时注意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降低逾期风险,避免因诉前财产保全而影响未来借贷和生活。
网贷逾期诉前财产保全套路不容忽视。借款人应提高警惕,增强维权意识,防止被不法机构欺诈。同时,规范网贷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才能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网贷行业健康发展。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