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变更协助对象
时间:2025-04-19
在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是一种确保未来执行的有效手段。但随着诉讼进程的变化,有时需变更协助对象,这就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那么,财产保全变更协助对象该如何操作呢?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财产保全变更协助对象,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需变更原协助执行的对象,如协助执行对象变更名称或主体资格,或需追加、变更或撤销协助执行对象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需要变更协助执行的,应当向原协助执行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送达变更协助执行通知书,同时向新的协助执行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
由此可见,变更协助对象需满足两个条件:
原协助执行对象存在变更名称或主体资格等情况,或因追加、变更或撤销等原因需变更; 人民法院向原协助执行对象及新的协助执行对象送达相应通知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需要变更协助执行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人民法院向原协助执行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送达变更协助执行通知书,同时向新的协助执行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 原协助执行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自收到变更协助执行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应当解除协助执行措施,并通知新的协助执行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 新的协助执行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自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应当执行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采取协助执行措施。在变更协助对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协助执行通知书》的送达:人民法院向原协助执行对象及新的协助执行对象送达通知书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送达,确保通知书能够有效送达,并保留送达回证等相关证据。 原协助执行对象的义务:原协助执行对象在收到变更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应在法定期限内解除原协助执行措施,并通知新的协助执行对象。如原协助执行对象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导致申请执行人利益受损,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新的协助执行对象的义务:新的协助执行对象在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应在法定期限内执行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采取相应的协助执行措施。如新的协助执行对象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则需承担妨碍民事执行的责任。 人民法院的审查义务:人民法院在决定变更协助执行对象时,应审查原协助执行对象是否有充分理由需要变更,同时审查新的协助执行对象是否适格,以避免错误或不当的变更。综上所述,财产保全变更协助对象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在变更协助对象时,原协助执行对象及新的协助执行对象均应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人民法院也应严格审查,确保变更合法、合理。此外,在送达通知书时,应保留送达回证等证据,以备日后查验。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