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保全财产
在民事诉讼中,保全财产是一种常见的诉讼保全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防止被申请人转移、变卖、损毁财产等行为,以保障申请人的诉讼请求能够得到实现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请求保全财产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申请保全财产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 有证据证明有损害事实发生或有事实足以证明将发生损害,且因无法及时采取执行措施而使判决难以执行的;
- 必须先行提供担保,否则不予保全。
请求保全财产的程序
申请人请求保全财产的程序为:
- 提交保全财产申请书:申请书中应写明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联系方式,被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联系方式,请求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线索以及保全的理由和依据;
- 提供担保:担保方式可以是提供抵押物、保证人或司法冻结被申请人名下银行账户;
- 人民法院审查后作出裁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裁定,认为符合保全条件的,裁定准予保全;
- 执行保全措施:人民法院裁定准予保全后,立即执行保全措施,并通知被申请人。
保全财产的期限
保全财产的期限从执行保全措施之日起开始计算,最长不超过6个月。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经过审查后延长保全期限。
申请人提供的担保
申请人在申请保全财产时,必须提供担保。担保方式可以是:
- 抵押物:权利人将其所有的房屋、土地、车辆等财产作为抵押物;
- 保证人:由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信誉的个人或单位作为保证人;
- 司法冻结:由人民法院司法冻结被申请人名下银行账户。
撤销保全财产措施
在以下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撤销保全财产措施:
- 申请人申请撤销的;
- 裁定不准予保全的;
- 申请人已取得执行依据并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
- 保全期间届满,申请人未申请延长保全期限的;
- 人民法院依法解除、变更担保措施的。
保全财产措施的责任
人民法院实施保全财产措施时,应当妥善保管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因保全不当造成损失的,由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
被申请人认为保全财产措施没有事实依据或者保全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措施。人民法院经审查,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撤销或变更换保全措施。
保全财产的注意事项
申请保全财产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 及时收集证据:申请保全财产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有损害事实发生或有事实足以证明将发生损害,且因无法及时采取执行措施而使判决难以执行。
- 选择合适的保全措施:根据财产性质和状态选择适宜的保全措施,例如对不动产可采取查封,对动产可采取扣押,对存款可采取司法冻结。
- 及时提供担保:申请保全财产必须先行提供担保,以便保障申请人的赔偿责任。
- 监督人民法院执行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监督人民法院及时、正确执行保全措施,发现错误及时申请撤销或变更换保全措施。
- 及时解除保全措施:案件结束后,申请人应当及时申请解除保全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保全财产是一种重要的诉讼保全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被申请人转移、变卖、损毁财产,为实现申请人的诉讼请求提供保障。在申请保全财产时,当事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保全措施,积极配合人民法院执行保全措施,并积极监督保全措施的执行情况,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 : 财产保全发现被告名下财产抵押了
下一篇 : 无财产线索不受理保全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