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婚内财产保全
时间:2024-07-01
婚姻是人生大事,但现实生活中,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并非坚不可摧。当婚姻亮起红灯,除了情感上的波折,财产分割也往往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为了避免在可能的婚姻变故中陷入被动,提前做好婚内财产保全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解读,帮助您明确自身权益,维护自身利益。
进行婚内财产保全的第一步,是明确哪些财产属于“婚内财产”。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以下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经营、投资所得收益 知识产权的收益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明确约定只归一方所有的除外)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种情况下的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方的婚前财产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其他应当归一方所有的财产明确婚内财产的定义及分类,是进行合理财产保全的前提,如果您对财产的归属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获取更精准的解答。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夫妻双方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婚内财产保全:
婚前财产约定是指夫妻双方在结婚登记之前,以书面形式对婚前及婚后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通过清晰的约定,明确各自的财产权利,可以有效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婚前财产约定的内容通常包括:
双方婚前财产的范围及归属 婚后财产的经营方式及收益归属 债务的承担方式 其他需要约定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婚前财产约定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签字盖章,以便日后产生争议时作为证据使用。
婚内财产协议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共同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与婚前财产约定不同,婚内财产协议可以在婚姻关系的任何阶段进行。婚内财产协议的内容通常包括:
共同财产的范围及分割比例 债务的承担方式 其他需要约定的内容婚内财产协议也需要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签字盖章,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除了签订协议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进行财产保全,例如:
将个人财产进行公证,明确产权归属。 妥善保管个人财产的相关凭证,如房产证、购车发票等。 对于大额财产的处置,例如房产出售、股权转让等,应尽量取得配偶的同意,并保留相关证据。在进行婚内财产保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财产约定或协议的内容要合法,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 双方应该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协商,不得强迫对方签订对自己不利的协议。 财产约定或协议的内容应该具体明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防止产生歧义。 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对财产约定或协议的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合法有效。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结合,但也需要面对现实的考验。做好婚内财产保全,并非对婚姻的不信任,而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表现。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明确财产归属,未雨绸缪,才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故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守护家庭的幸福安宁。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