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裁定书财产保全
时间:2024-05-29
行政裁定书财产保全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以防止其转移、隐匿或者毁损财产,保证行政机关依法执行行政决定的行为。财产保全措施由有权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决定。
行政裁定书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行政机关因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行政活动,需要查明并保证当事人财产状况的; 因行政执法需要,对当事人采取拘留、拘传、留置等强制措施时,需要对其财产进行保全的; 因行政争议或者行政诉讼需要对争议标的物或与争议标的物等值的财产进行保全的。行政裁定书财产保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合法性原则:财产保全措施必须有法律依据,并符合法定程序和权限。 必需性原则:只有在确实有必要的情况下,才能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li>适度性原则:财产保全措施的强度和范围应当与需要保全的财产价值和行政执法目的相适应。 临时性原则:财产保全措施不得长期延续,应当在保全目的达成后及时解除。我国行政机关常用的财产保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查封是指行政机关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特定种类进行保全。查封后,被查封的财产不得处分、转移和使用。
扣押是指行政机关对动产进行保全,由行政机关实际控制其所有权、使用权或处分权。
冻结是指行政机关对存款、汇票、股票、基金等资产进行保全,限制其转账、支付或出售。
行政裁定书财产保全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行政机关应当对需要保全财产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核实财产价值和归属等情况。
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作出财产保全决定,并及时送达被保全人。财产保全决定应当载明保全的原因、范围、采取措施的方式、期限等内容。
行政机关可以自行执行财产保全决定,也可以委托人民法院执行。行政机关应当会同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采取查封、扣押或冻结等特定财产保全措施。
附录:常见问题解答 1. 财产保全的期限是多少?财产保全期限由行政机关在保全决定中规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2. 谁可以申请解除财产保全?被保全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解除或者变更财产保全措施。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解除或变更。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决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3. 财产保全措施对第三人有何影响?财产保全措施不得妨碍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第三人可以向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主张自己的权利,要求解除或者变更财产保全措施。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