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诉前财产保全都是套路
时间:2025-05-04
近年来,网贷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许多小伙伴在借贷时遇到各种坑,甚至有走上不归路的。因此,了解网贷诉前财产保全成为许多人的迫切需求。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解读下这个话题,让大家在借贷时能有个基本的风险控制意识,避免陷入套路,成为“老赖”,钱财两空!
在借贷过程中,借款人为了规避风险,往往会选择先发制人,对贷款人进行财产保全。这就是网贷诉前财产保全,也就是“诉前保全”的一种。它是在诉讼前对债务人(被保全人)的财产先进行保全,以防其转移财产、逃避执行。对于贷款人而言,也是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因为许多老赖在欠钱后,会采取各种方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等到胜诉后却发现对方名下已经没有可执行的财产,所以诉前财产保全十分必要!
不是所有借贷纠纷都可申请诉前财产保全,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有根据的债权:贷款人必须有相应的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合法借贷关系,例如借据、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
债务人可能逃避执行:借款人有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迹象,或有隐匿资产的行为,例如将资金转移至他人账户、变卖财产等。
有明确的保全标的:贷款人应当对需要保全的财产明确具体地说明,例如存款、房产、车辆等,并提供相关证据。
保全的范围也有所限制,不能对债务人的基本生活所需财产进行保全。例如,对债务人唯一的住房、必用的生活用品、基本生活费用等进行保全就不被允许。
步骤一:准备材料。贷款人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包括借贷证据、债权金额的证据、债务人有转移财产行为的证据等。
步骤二:向法院提交申请。贷款人持相关材料,前往债务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并说明保全理由。
步骤三:法院审查。法院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债权是否真实存在,债务人是否有转移财产的可能等。审查通过后,法院会出具《财产保全申请受理通知书》。
步骤四:保全执行。法院会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保全方式,例如冻结债务人的银行账户、查封房产、车辆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执行过程需要贷款人积极配合,提供详细的债务人财产情况,并及时提供相关证据。此外,保全执行后,贷款人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法院会解除保全措施。
网贷诈骗套路多,了解常见骗术,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
假冒公检法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以借款人涉嫌洗黑钱、电信诈骗为借口,要求其将“案涉资金”移交或存入“安全账户”,实际为不法分子账户。防范方法: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不会要求将钱转入“安全账户”。遇此情况,可挂断电话,或拨打官方电话求证。
高利贷陷阱:一些不法贷款机构或个人,吸引借款人在高利息的诱惑下借款,并在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进行索债。防范方法:借贷时选择正规机构,谨慎选择高利贷,并注意借款合同的合法性。
“杀猪盘”诈骗:诈骗团伙在网络上假扮情侣、朋友,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后,以各种理由诱导其借款,在受害者无力偿还时,进行威胁、骚扰。防范方法:谨慎结交网络朋友,切勿因网络交往而借款。
假冒贷款平台:不法分子设立假冒的贷款平台,在借款人申请借贷时,以各种名义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最终将钱款骗走。防范方法:借款时谨慎选择平台,可向正规金融机构咨询,或在官方可靠渠道进行核实。
遇到网贷纠纷时,贷款人可选择以下法律途径:
民事诉讼: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判决债务人偿还借款。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但周期较长。
刑事报案:对于涉及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的,可到公安机关报案,采取刑事手段维权。但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
网上举报:一些不法贷款机构或个人,会通过网络进行诈骗、非法放贷,可利用网络举报途径,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寻求第三方帮助:可寻求第三方机构或律师帮助,进行债权债务确认、资产调查、法律文书起草等。
小明通过某借贷App借了1万元,因生意失败无法按时还款。在还款到期后,App平台不断向他发出威胁信息,并要求他立即还款,否则就向他收取高额滞纳金。小明感到十分焦虑,但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没有向平台妥协。
小明了解到网贷诉前财产保全后,迅速行动起来。他向当地法院提交了财产保全申请,并提供了借款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法院审查通过,对债务人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随后,小明又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胜诉,成功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贷安全不容小觑,借贷双方均应提高风险意识。贷款人遇网贷纠纷时,可积极采取网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保护自身权益。了解相关知识,谨慎借贷,才能更好地远离套路、避免陷阱,让借贷双方都保持“身心健康”!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