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前警示财产保全短信
时间:2025-04-29
在民事诉讼中,若被告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侵占、挥霍财产,或者有逃匿行为,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法院审查后,会向被告发送诉前警示财产保全短信,以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那么,什么是诉前财产保全?如何申请?收到这样的短信又该怎么办?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为防止被告在诉讼过程中转移或毁损财产,确保将来的判决或仲裁裁决能够得到实际履行,而向法院申请采取的临时性财产保全措施。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接受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有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况。如:被告有转移、隐匿、毁损财产等行为,或者被告信用状况恶化,到期债务不能清偿,或者被告停止生产经营,准备逃避债务等。
有明确的被保全财产。如: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票、机器设备等。
有保全财产的数量或者金额的具体请求。
有能够证明申请保全的事实存在的初步证据。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书面申请。写明申请保全的理由、请求、财产的种类、数量或者金额,以及能够证明申请保全的事实存在的初步证据。
身份证明。申请保全的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身份证明。
初步证据。能够证明申请保全的事实存在的初步证据,如:银行流水、欠条、借据、合同等。
财产线索。被申请保全人的财产线索,如:存款账号、房产地址、车牌号等。
人民法院接受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会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如果符合条件,会向被申请人发送诉前警示财产保全短信,告知其已被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并要求其立即停止财产转移、隐匿等行为。
收到诉前警示财产保全短信,说明人民法院已经接受他人对你提起的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你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立即停止相关行为。收到短信后,应立即停止转移、隐匿、毁损财产等行为,否则将可能被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如罚款、拘留等。
及时联系人民法院。收到短信后,应及时与发送短信的人民法院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并提出你的意见和理由。
提供证据。如果你认为申请人申请保全的事实证据不足,或者你有证据证明该财产不属于你所有,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申请解除保全。
申请复议。如果你对人民法院采取的保全措施不服,可以向该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将对保全措施进行重新审查。
提起诉讼。如果你认为申请人申请保全没有事实依据,可以提起诉讼,通过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
甲公司因与乙公司存在经济纠纷,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冻结乙公司银行账户100万元。人民法院审查后,向乙公司发送了诉前警示财产保全短信,乙公司收到短信后,未予重视,仍继续转移财产,最终导致无法履行生效判决,人民法院对乙公司法定代表人采取了司法拘留措施。
【案例二】
丙公司因与丁公司存在债务纠纷,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冻结丁公司银行账户500万元。人民法院审查后,向丁公司发送了诉前警示财产保全短信,丁公司收到短信后,立即停止了转移财产的行为,并及时与人民法院联系,提供了相关证据,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丙公司的申请确有不当,解除了对丁公司的财产保全措施。
综上所述,诉前财产保全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旨在保障将来的判决或仲裁裁决能够得到实际履行。人民法院在接受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会向被申请人发送诉前警示财产保全短信,被申请人收到短信后,应立即停止相关行为,并及时与人民法院联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示例短信内容:【人民法院】您已被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如需了解详情,请及时联系xx人民法院,电话xxx。)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