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讼保全担保收费依据
时间:2025-04-02
诉讼保全担保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财产保全制度,旨在保障胜诉判决能够得到实际执行。当当事人因生活困难或无力承担诉讼保全费用时,法院可要求其提供担保,以确保对方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而诉讼保全担保收费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服务收费项目。
那么,诉讼保全担保收费究竟有何依据?收费标准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
诉讼保全担保收费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认为需要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向被申请人发出保全通知书,责令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义务,并可以采取以下保全措施:(一)查封、扣押、冻结被申请人的财产;(二)限制被申请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三)暂时限制被申请人出境。人民法院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三)项措施,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或者担保不足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指定的担保份额、期限通知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交纳担保金或者提供人民法院认可的担保。人民法院认可的担保,应当是具有担保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作出的书面担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取诉讼费用,适用本办法。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证人出庭作证费、鉴定费、公告费、翻译费、勘验费、评估费、诉讼保全担保物及诉讼费用保证金等。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申请作出裁定,申请人应当交纳申请费。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决定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或者限制财产权属转移、变更、设定担保等措施的,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按照保全财产价值的一定比例决定担保的数额。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诉讼保全担保收费标准如下:
财产保全申请费按照申请保全财产金额或者请求保全数额的百分之二交纳,最低不得少于五十元,最高不得超过一千元。对申请金额或者请求保全数额不确定的,按照实际采取保全措施的标的物价值计算。
人民法院决定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或者限制财产权属转移、变更、设定担保等财产保全措施的,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按照保全财产价值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决定担保的数额。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保全担保收费标准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人民法院在决定担保数额时,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和当事人的经济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诉讼保全担保收费还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如担保方式、担保期限等,这些都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人民法院的规定执行。
诉讼保全担保收费的缴纳方式一般包括现金、银行转账、网上支付等。当事人可以选择最方便的方式进行缴纳。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保全担保收费是一项严肃的司法收费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收费或增加收费项目。当事人如果遇到违法违规收费的情况,可以向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或上级人民法院反映,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诉讼保全担保收费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收费项目,它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和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在收取诉讼保全担保收费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确保收费公开透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