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国家机关财产诉讼保全
一、被告国家机关财产诉讼保全的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在作出判决之前,对该当事人的财产进行保全;保全的期限为6个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56条规定:"对被告国家机关财产进行诉讼保全时,应依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由本级或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决定;
(二)仅限于被申请保全的具体财产;
(三)采取保证金、冻结、查封、扣押等保全措施;
(四)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要求申请保全的当事人提供担保;
(五)保全期限为6个月;期满后,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可以依被申请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适用范围
**1. 保全条件**
(1)当事人因诉讼而向法院申请保全国家机关财产;
(2)存在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可能原因,如被告国家机关有转移、隐匿、处分财产等行为,或有其他可能使判决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
**2. 保全范围**
(1)在诉讼诉请的范围内,对国家机关依法拥有的或支配的特定财产进行保全;
(2)保全对象可以是动产、不动产、资金、股权等。
三、保全程序
**1. 申请**
由申请人向本级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保全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1)诉状副本;
(2)保全财产清单;
(3)证明保全条件的证据,如国家机关处分财产的凭证、转移财产的记录等。
**2. 审查**
法院收到申请后,审查申请材料和证据,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作出保全裁定。
**3. 执行**
(1)采取保全措施:法院根据保全裁定采取保证金、冻结、查封、扣押等保全措施;
(2)通知国家机关:法院应当将保全裁定送达被申请人国家机关,并告知国家机关保全措施的性质、范围和期限。
四、权利义务
**1. 申请人的权利义务**
(1)提供保全条件的证据;
(2)在法院决定保全后,有义务履行提交担保的义务(如法院要求担保);
(3)在保全期限内,申请人可以申请延长保全期限。
**2. 被申请人的权利义务**
(1)被申请人国家机关有权对保全措施提出异议,但不能以属于国家资产为由主张撤销或解除保全措施;
(2)被申请人国家机关应当积极协助法院执行保全措施,不得转移、隐匿或处分被保全财产。
五、保全效力
**1. 保全效力范围**
国家机关财产经保全后,在保全期限内,未经法院解除或者变更,不得转让或实施其他处分行为。
**2. 保全效力时间**
保全效力期限为6个月,期满后可以申请延长。
六、保全措施的解除或变更
**1. 解除保全**
(1)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2)超过保全期限且申请人未申请延长;
(3)判决或裁定驳回申请人的诉讼请求或撤销保全裁定;
(4)不存在保全条件的。
**2. 变更保全**
(1)因保全方式不当或有错误的;
(2)申请人申请変更保全措施,且符合条件的;
(3)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或者消除造成保全原因的,可以解除或者变更保全措施。
七、遇到的实际问题
**1. 财产难以确定**
对于国家机关拥有或支配的财产难以确定的,法院可以责令国家机关提供财产清单,或查询相关部门进行协助。
**2. 保全措施难以执行**
若保全措施难以执行的,法院可以追加国家机关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3. 申请人提供担保**
在法院认为必要的情形下,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若申请人不能提供担保,法院可以驳回其申请。
**4. 保全措施的滥用**
法官应当谨慎审查保全申请,防止出现滥用保全措施,损害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的现象。
结语
对被告国家机关财产进行诉讼保全,是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判决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措施。法院在适用该制度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坚持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的原则,既要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要避免不当限制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上一篇 : 财产保全车辆抵押申请书
下一篇 : 债权申报还能财产保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