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财产新规定最新
为了有效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于2021年实施了新版的《保全财产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新条例》对保全财产的适用范围、保全措施、保全程序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保全财产的适用范围扩大
与旧《保全财产条例》相比,《新条例》将保全财产的适用范围扩大至以下情形:
- 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务人未按判决书等生效文书履行义务的;
- 债权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保全,对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
- 法院在诉讼保全措施结束后,债权人的债权已经到期,为防止债权难以执行的;
li>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执行,因客观原因未能及时将执行通知送达债务人的;
二、保全措施更加多样化
《新条例》对保全措施进行了细化和补充,新增了以下保全措施:
- 冻结债务人的证券和稀有金属投资;
- 冻结债务人的虚拟财产,如数字货币、虚拟商品等;
- 限制债务人处分、使用其子女、配偶或者其他至亲属的财产;
三、保全程序更加灵活高效
为了进一步保障债权人的权益,《新条例》对保全程序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 申请保全的期限从原先的30日缩短为15日。债权人可以在债权到期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申请保全,有效防止债务人转移或隐匿财产。
- 法院对保全措施的审查更加严格。法院在审查申请时,不仅要审查债权人是否具有合法权益,还要审查保全手段是否合理、必要,避免滥用保全权力。
- 保全财产的期限由原来的一年延长至两年。为防止债权人长期占用债务人的财产,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保全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 保全措施的解除条件更加明确。债务人提供担保、缴纳保证金或者履行义务后,可以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法院在审查解除申请时,应当综合考虑债权人的权益和债务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
四、加强对保全措施滥用的监督
为了防止保全措施被滥用,《新条例》加强了对保全措施的监督:
- 建立保全措施公开查询制度。当事人可以通过法院指定的信息系统查询保全措施的信息。
- 允许利害关系人对滥用保全措施的行为提出异议。法院应当及时审理异议,并在查明事实后及时解除保全措施。
- 加大滥用保全措施的处罚力度。法院可以对滥用保全措施的当事人处以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
《新条例》的实施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包括:
以上法律法规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保全制度,加强了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结 语
《保全财产条例》的修订,体现了国家对维护经济秩序和保障债权人权益的高度重视。通过扩大保全措施的范围、优化保全程序、加强对保全措施的监督,新《保全财产条例》有效提升了保全制度的效率和公正性,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 : 企业财产保全案例分享会
下一篇 : 企业财产保全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