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案了还能财产保全吗怎么办
时间:2024-06-01
在司法实践中,原告在诉讼中为防止被告转移、隐匿、处分财产,影响判决执行,通常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有些案件已经立案,原告却不知晓能否申请财产保全。本文将详细解答"立案了还能财产保全吗"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应对方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但"立案后能否申请财产保全"的问题,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不同法院有不同的做法,主要分为两类:
1. 立案后不可申请财产保全
部分法院认为,诉前财产保全措施是对诉前存在的财产采取的强制措施,在案件已经立案、诉讼已经开始的情况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即是诉讼保全,应按照诉讼保全的程序进行。因此,案件立案后,原告不得再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2. 立案后可申请财产保全
另一些法院则认为,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立案后申请财产保全,只要符合财产保全的条件,即利害关系人因遭遇紧急情况,若不采取保全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仍可申请立案后财产保全。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可以在诉讼中向法院提出保全申请,由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
对于立案后申请财产保全,虽然不同法院做法不一,但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必须是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 2. 必须存在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使合法权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况。 3. 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以防止因财产保全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而不能赔偿的风险。
如果法院允许立案后申请财产保全,原告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申请:
1. 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保全标的的具体情况、申请保全的理由、担保的种类和数额等。 2. 提交申请的证据材料。包括能够证明案件紧急情况、被申请人转移、隐匿、处分财产的证据等。 3. 提供担保。担保可以是金钱、有价证券、不动产等。担保的数额一般为被保全财产价值的一定比例。 4. 向法院提交申请材料后,由法院审查是否符合财产保全的条件。符合条件的,法院将裁定准许财产保全;不符合条件的,法院将驳回申请。
法院裁定准许财产保全后,将立即执行保全措施。如果被申请人对保全裁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保全措施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但期满后可以申请续保全。
1. 避免滥用财产保全措施。财产保全是一项强制措施,滥用保全措施可能会剥夺被申请人的正当权益,因此在申请保全时务必要慎重。 2. 保全范围要合理。财产保全范围必须限定在足以实现保全目的的范围内,避免过度保全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注意举证责任。申请财产保全的原告有责任举证证明符合财产保全的条件。 4. 申请保全要及时。虽然法律没有规定申请财产保全的时限,但为了防止被告转移、隐匿、处分财产,原告应当在必要的范围内尽快申请财产保全。
总之,立案后能否申请财产保全,不同法院的做法存在差异。如果当事人遇到立案后申请财产保全的问题,可以依据本文提供的条件和程序,向法院提出申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