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后未申请执行的后果及应对策略
### 财产保全的目的和意义
财产保全是法院在审理民事诉讼案件过程中为保护胜诉方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项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被申请人(债务人)在判决作出后能够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义务,避免出现胜诉难执行的情况。
### 未申请执行的的后果
财产保全措施只具备暂时效力,一般自保全之日起有效期为六个月。在此期间,申请人必须及时提起诉讼并申请执行。如果申请人在财产保全期间没有申请执行,则财产保全措施将自动失效,被保全的财产将解除保全状态。
未申请执行的后果包括:
* 被保全的财产解除保全,债务人可以自由处分该财产。
* 债权人失去对该财产的优先受偿权。
* 债权人可能会面临执行难的问题,导致胜诉判决无法得到有效履行。
### 应对策略
为了避免财产保全后未申请执行的后果,申请人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 及时提起诉讼
财产保全一般是在诉讼前或诉讼中进行的。申请人应在财产保全期限内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执行。
#### 积极准备执行材料
申请人应在财产保全期限内收集并准备必要的执行材料,如:生效判决、执行申请书、财产线索查询证明等。
#### 委托执行
如果申请人自身没有时间或能力执行判决,可以委托具有执业资质的律师或法院指定的执行机构代为执行。
#### 及时督促执行
申请人在委托执行后应及时督促执行机构采取执行措施。如果执行机构迟迟没有采取行动,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申请延长期限的特殊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申请人可以在财产保全期限届满后向法院申请延长保全期限。比如:
* 被申请人有转移或处分财产的行为。
* 有其他情势变更,导致执行判决面临困难。
申请人应在财产保全期限届满前向法院提交延长保全期限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 司法解释和案例
**
司法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财产保全问题的规定》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申请执行人应当在六个月内申请执行。申请执行人超过六个月未申请执行的,视为撤回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
案例
**
1、某法院对某公司的财产采取了保全措施。该法院在保全措施解除后,申请人未申请执行。后该公司将被保全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申请人在公司转让财产后提起诉讼并申请执行。法院经审理后认定,申请人未能在财产保全期限内申请执行,保全措施已经解除,因此驳回了申请人的执行申请。
2、某法院对某个人的银行存款采取了保全措施。保全期限届满后,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延长保全期限。法院经审查,认为该案被执行人涉嫌转移财产,且存在其他情势变更,导致执行判决面临困难,遂同意延长保全期限。
### 总结
财产保全是保障申请人胜诉权益的重要措施。申请人在财产保全期间应及时提起诉讼并申请执行,避免财产保全措施自动失效。如果存在特殊情况,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延长保全期限。为了提高执行效率,建议申请人委托具有执业资质的律师或法院指定的执行机构代为执行,并及时督促执行机构采取执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