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
时间:2025-05-07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为保障胜诉当事人的权益,确保判决、裁定的生效执行,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当被保全人的财产涉及其他地区时,则需要发出《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请求当地法院协助调查、控制被保全人的财产。
那么,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如何正确运用?这些问题都将在本文中为你一一解答。
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过程中,为保障将来的判决、裁定的执行,依法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时,因被申请人财产所在地不明或在异地,而向其财产所在地或可能所在地人民法院发出的协助调查、控制被申请人财产的司法文书。
简而言之,当案件涉及财产保全,而需要调查、控制被保全人的财产时,若该财产不在本法院辖区范围内,则需要向有管辖权的异地法院发出《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请求协助调查、控制该项财产。
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确保判决、裁定的执行: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为保障将来的判决、裁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如果被保全人的财产不在本法院辖区范围内,通过协查函可以请求异地法院协助调查、控制,确保判决、裁定能够实际执行。
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胜诉方有权获得判决、裁定所确认的利益。法院通过财产保全协查函,可以有效防止被保全人转移、隐匿财产,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际地获得合法权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申请异地法院协作执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需要在被执行人住所地、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或者其他需要执行行为所在地人民法院采取执行行为的;
案外人或者第三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要在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采取执行行为的。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位于本院辖区外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的,应当向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发出《协助执行/财产保全通知书》。
因此,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适用的条件主要包括:
被保全人的财产所在地不明或在异地;
需要调查、控制被保全人的财产,确保将来的判决、裁定能够执行;
符合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的相关规定。
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的流程主要包括申请、审查、发出协查函、协助调查控制、解除保全等几个环节。
申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并提供被保全人的财产所在地或可能的所在地。
审查: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被保全人的财产所在地或可能的所在地等。
发出协查函:人民法院向被保全人财产所在地或可能的所在地人民法院发出《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请求协助调查、控制被保全人的财产。
协助调查控制:收到协查函的人民法院在查明情况后,对被保全人的财产采取调查、控制措施。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查封、扣押、冻结等。
解除保全:人民法院对保全财产的执行完毕或申请人撤回保全申请等情形,应当及时通知协助调查控制的人民法院,并解除对被保全人财产的调查控制措施。
在运用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人民法院向异地人民法院发出的协查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职权,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向异地人民法院发出的协查函,应当写明协查事项、理由和需要协助的事项等内容,并附相关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对保全财产的执行完毕或申请人撤回保全申请等情形,应当及时通知协助调查控制的人民法院,并解除对被保全人财产的调查控制措施。
人民法院对被保全人的财产采取调查控制措施,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某省A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时,原告B公司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人民法院对被告C公司名下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因C公司名下财产可能在D市,故向D市人民法院发出《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请求协助调查、控制C公司名下财产。D市人民法院收到协查函后,立即展开调查,查明C公司在D市有多处房产,遂对上述房产采取查封措施。最终,A市人民法院判决C公司赔偿B公司经济损失,因C公司名下财产已被查封,判决得以顺利执行,维护了B公司的合法权益。
法院财产保全协查函是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确保判决、裁定的执行,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过程中,通过对被保全人财产的调查、控制,可以有效防止被保全人转移、隐匿财产,为将来的执行提供保障。同时,人民法院在运用财产保全协查函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