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查被保全人的财产信息
时间:2024-07-16
在民商事诉讼活动中,为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而在执行过程中,准确、快速地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则是实现胜诉权益的关键。因此,了解如何查询被保全人的财产信息,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法律依据、查询主体和途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 法律依据
我国法律赋予了法院和申请人一定的财产查询权,为查询被保全人的财产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主要包括: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第一百零一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 第一百一十九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二)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三)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 第五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应当明确告知被执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转移、隐匿、毁损财产;(二)进行被查封财产不能进行的活动…”
- 第八条 “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被执行人财产和收入情况…”
二、 查询主体和途径
在司法实践中,查询被保全人的财产信息的主体主要包括法院和申请人,二者可以采取的途径有所不同。
1. 法院
作为执行主体,法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询被保全人财产信息:
- 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覆盖全国法院的网络查控系统,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银行、房产、车辆、证券等财产信息。
- 各地不动产登记中心:法院可以查询被保全人在当地登记的不动产信息,包括房屋、土地等。
- 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法院可以查询被保全人名下登记的企业信息,包括公司注册资本、股权结构、经营状况等。
- 其他相关部门: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case, the court may also seek information from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 such as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the tax authorities, etc.
2. 申请人
申请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协助法院查找被保全人的财产线索:
- 向法院提供线索: 申请人如果掌握被保全人的财产线索,可以向法院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账户、房产地址、车辆信息等。
- 申请法院调查令: 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法院出具调查令,持调查令到相关单位和个人调查被保全人的财产信息。
三、 注意事项
在查询被保全人财产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合法性原则: 查询被保全人的财产信息必须有合法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更不得滥用查询权,侵犯公民隐私权。
2. 程序正当原则: 查询被保全人的财产信息需要遵守法定程序,例如法院需要依法出具相关法律文书,申请人需要依法申请并获得法院许可。
3. 信息保密原则: 查询到的被保全人财产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不得随意泄露或用于非法用途。
4. 证据运用原则: 查询到的被保全人财产信息只能用于诉讼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总之,查询被保全人的财产信息是保障胜诉权益的重要环节,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并严格遵守相关原则和程序。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