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仲裁 财产保全
时间:2024-06-30
在国际贸易交易中,纠纷时有发生,而仲裁因其便捷、灵活、保密和可执行性强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国际贸易商解决争议的首选方式。然而,仲裁程序启动后,当事人可能会转移、隐匿或处置相关资产,导致最终仲裁裁决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为了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国际贸易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制度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探讨国际贸易仲裁财产保全的相关问题。
财产保全是指在仲裁程序启动前或进行中,一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仲裁机构的授权,请求采取措施控制对方当事人的财产,以防止其转移、隐匿或处置,确保未来可能获得的仲裁裁决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制度。
国际贸易仲裁财产保全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临时性:财产保全是为仲裁裁决的执行提供保障的临时措施,不以最终裁决结果为前提。 紧急性:为防止财产灭失或转移,财产保全申请通常需要快速处理。 独立性:财产保全并非仲裁程序的必要环节,可以独立于仲裁程序之外进行。国际贸易仲裁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业仲裁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第17条以及《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均肯定了仲裁庭和国家法院在仲裁程序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权力。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其国内法中对仲裁财产保全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中国的《仲裁法》、美国的《联邦仲裁法》等。这些法律规定通常会对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审查标准、保全措施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各大国际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也对财产保全做出了规定,例如国际商会仲裁院(ICC)、伦敦国际仲裁院(LCIA)、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等机构的仲裁规则都包含了关于财产保全的条款。
国际贸易仲裁财产保全的申请与审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申请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或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证明其符合财产保全的条件,例如:
存在仲裁协议 申请人具有胜诉的可能性 不采取保全措施将会导致申请人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仲裁机构或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审查通常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如果仲裁机构或法院认为申请符合条件,则会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并要求被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被申请人拒绝提供担保,则仲裁机构或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国际贸易仲裁财产保全的措施种类繁多,常见的有:
冻结银行账户 查封、扣押财产 禁止转移、处置财产 要求提供担保在申请国际贸易仲裁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尽早申请:越早申请财产保全,越有利于保护自身权益。 提供充分的证据:申请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证明其符合财产保全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机构:申请人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选择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或法院。 了解相关费用:申请财产保全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申请人需要提前了解相关规定。国际贸易仲裁财产保全制度为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国际贸易交易中,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和利用这一制度,以便在发生争议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