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由谁下发通知书
时间:2024-06-11
在涉及经济纠纷的诉讼活动中,为了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或挥霍财产,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冻结、查封或扣押被申请人的财产。那么,财产保全由谁下发通知书呢?本文将详细解析。
财产保全通知书,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保障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而根据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责令义务人或相关单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所送达的法律文书。常见的财产保全通知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财产保全裁定书: 这是人民法院审查财产保全申请后,作出的同意采取保全措施的法律文书。该裁定书一般会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信息、案件基本情况、采取的保全措施、保全标的、被保全人需配合事项以及不服裁定提起复议的方式和期限等。 财产保全决定书: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例如,不立即采取财产保全将可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人民法院可以先做出财产保全决定,然后再通知被申请人。财产保全决定书的内容与裁定书基本类似,但会注明“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向本院申请复议一次”。 协助执行通知书: 当人民法院同意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需要相关单位,如银行、登记机构等予以配合执行时,会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例如,冻结被申请人银行账户需要银行的配合,查封房产需要不动产登记中心的配合等。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有权下发财产保全通知书的主体包括:
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是审理案件、做出裁判的国家机关,也是唯一有权采取财产保全强制措施的主体。无论是财产保全裁定书、决定书,还是协助执行通知书,都由人民法院盖章并送达相关当事人或单位。 人民法院执行局: 在已经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中,如果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则由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下发财产保全通知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需要注意的是,律师、公证处等机构无权下发财产保全通知书。律师可以代理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但无权直接采取保全措施;公证处可以对涉及财产的协议进行保全证据公证,但不能冻结、查封或扣押财产。
财产保全制度是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了解财产保全由谁下发通知书、不同通知书的法律效力以及收到通知书后应该如何应对等问题,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专业的法律帮助。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