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法院做财产保全
### 什么是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为防止被申请人处分、转移、隐匿或毁损其财产,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财产保全包括查封、扣押、冻结和禁止处分等方式。
### 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财产保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有证据证明**:有证据证明有诉讼请求的依据,且已向法院提出诉讼。
* **有证据证明**: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有转移、隐藏、变卖、毁损财产的可能。
* **申请有紧迫性**:因被申请人的行为或其他情况,有造成财产难以执行或者丧失其价值的现实危险。
### 申请财产保全的程序
1.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书,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2. **法院审查**:法院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裁定准予保全;不符合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
3. **财产保全**:法院作出裁定后,立即执行财产保全措施。财产保全措施可以由法院执行员执行,也可以委托被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法院执行。
### 财产保全的种类
**查封**
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责令其不得处分、使用或收益。查封的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如房屋、土地、车辆等)和无形财产(如存款、股票、债权等)。
**扣押**
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人的动产,责令有关人员将财产交给法院保管。扣押的财产通常是流动性较强、易于隐匿或转移的物品,如现金、珠宝、票据等。
**冻结**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人的存款、汇款、债权等财产,责令有关机构和单位不得向被申请人支付或交还财产。冻结的财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不易隐匿或转移。
**禁止处分**
禁止处分是指人民法院责令被申请人不得处分其特定财产或特定类型的财产,如不得出售房屋、转让股权、注销商标等。禁止处分的财产通常具有较高的价值或重要性。
### 财产保全的目的
财产保全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防止被申请人通过处分、转移、隐匿或毁损财产逃避执行。财产保全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被申请人逃避债务,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 财产保全的解除
**自然解除**
* 诉讼以撤诉、调解结案或者判决驳回申请人的请求。
* 申请人在诉讼中丧失诉讼能力。
* 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或执行完毕。
**法院解除**
* 被申请人因故难以实施担保的,法院可以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 保全措施不当损害被申请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可以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 有证据证明保全措施造成重大损失,且申请人不能赔偿的,法院可以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 注意事项
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提供的证据要充分、真实**:证据必须能够证明申请人有诉讼依据,被申请人有处分、转移财产的可能,以及申请有紧迫性。
* **及时提出申请**:申请财产保全必须在诉讼前提出,且越早提出越有利。
* **选择合适的保全方式**:根据被申请人财产的种类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财产保全方式。
* **注意保全措施的时限**:诉讼结束或者财产保全的目的已经达到,应及时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 **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财产保全申请被驳回或因申请不当造成损失,申请人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上一篇 : 财产保全金额的执行
下一篇 : 民事诉讼保全担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