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保全的财产能否算已偿还
时间:2024-05-23
当债务人在诉讼程序中,债权人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往往会申请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比如冻结债务人的银行账户、查封债务人的房产等。那么,问题来了,被保全的财产能否算作债务人已偿还了债务呢?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被保全措施是一种诉讼保全制度,其本质是司法机关为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对债务人的财产采取的强制性措施。被保全的财产权属并未发生转移,仍然属于债务人所有。但由于财产被保全,债务人暂时丧失了对该财产的处分权。
关于被保全的财产能否算已偿还,存在两种主要观点:
司法实践中,对于被保全的财产能否算已偿还,各法院的判决并无统一标准,存在一定分歧。但总体来看,多数法院倾向于支持否定观点,即被保全的财产不能直接算作已偿还。法院认为,被保全措施是诉讼保全制度,其目的并非取代债务清偿,而是为后续债务清偿提供保障,债权人还需通过诉讼程序取得对被保全财产的支配权。
现行法律未就被保全的财产能否算已偿还作出明确规定,但相关法律对被保全措施的性质和效力做了规定:
综上所述,被保全的财产一般不能直接算作已偿还。被保全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并非自动赋予债权人取得财产的权利。债权人要真正取得被保全财产,还需通过后续司法程序,将被保全财产变价或取得对被保全财产的支配权。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