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决后财产保全费最后谁交
时间:2025-05-01
在诉讼中,财产保全是申请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财产保全费,通常是指申请人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所缴纳的费用,包括申请费和担保费。在判决之后,这笔费用该由谁最终承担呢? 这涉及到诉讼保全和诉前保全两种不同的情况。本文将从法律依据、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阐述判决后财产保全费的承担规则,为读者提供实操指引。
诉讼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的强制措施,以保证将来判决得以履行。诉讼保全费的承担,通常适用《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当事人提供的被申请人的财产或财产权情况,应当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决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通知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提供担保后,人民法院应当发出保全财产的司法文书。”
该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还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准许当事人暂不交纳诉讼费用:(一)情况特殊,交纳确有困难的;(二)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公共利益需要人民法院对案件尽快作出裁判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零八条对诉讼保全费的承担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申请人胜诉的,由被申请人承担保全费;申请人败诉的,由申请人承担保全费;双方部分胜诉的部分,由双方分担保全费。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申请人撤回起诉、申请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由申请人承担保全费。”
诉前保全,是指在提起诉讼之前,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的强制措施,以保证将来可能提出的诉讼请求得以实现。诉前保全费的承担,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对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作出裁定后,申请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全费交纳情况告知双方当事人。人民法院对保全费的处理,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第一百零一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二十六条和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
其中,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准许当事人暂不交纳诉讼费用:......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暂不交纳诉讼费用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诉讼费用迟延交纳的法律后果。”
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申请不予准许或者申请人撤回保全申请的,申请人应当承担申请费;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申请人应当交纳申请费。”
案例一:
(2016)京03执复153号
申请人: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
被申请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执行依据:(2015)二中民初字第09457号民事调解书
案情: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法院判决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胜诉。判决生效后,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查封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下的一处房产。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以该房产存在灭失风险为由,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并已向法院缴纳保全费。
法院裁定:撤销对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下房产的查封,并退还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所缴纳的保全费。
裁判要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诉前财产保全费的承担,应当参照诉讼费的承担规则。本案中,法院裁定撤销对被申请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下房产的查封,因此,申请人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所缴纳的保全费,应当由被申请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担。
案例二:
(2017)京0105执异203号
申请人: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被申请人: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案情: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法院判决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胜诉。判决生效后,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查封了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名下的一处房产。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不服,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并已向法院缴纳保全费。
法院裁定:驳回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申请,对其缴纳的保全费不予退还。
裁判要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诉前财产保全费的承担,应当参照诉讼费的承担规则。本案中,法院未撤销对被申请人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名下房产的查封,因此,申请人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所缴纳的保全费,不予退还,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综上所述,判决后财产保全费的承担规则,主要分为诉讼保全和诉前保全两种情况。诉讼保全费的承担,通常由胜诉方承担;诉前保全费的承担,则参照诉讼费的相关规定,根据法院对保全措施的处理结果而定。在实务中,当事人需要注意保全费的缴纳和退还问题,并充分考虑保全措施对自身权益的影响,谨慎行使诉前保全权。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