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50万担保费
时间:2024-07-02
财产保全是一种诉讼中常见的司法措施,旨在保护胜诉一方的利益。当一方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法院认为有必要防止被告转移、隐匿、处分涉案财产时,就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冻结被告的银行账户、股票、房产等财产,有效保障原告的胜诉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依法申请财产保全的,应当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和提供担保的情况作出裁定。担保的性质、方式等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被申请人提供担保后,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担保的性质、方式等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根据法律规定,财产保全中的担保费由申请人承担,即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一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保全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和提供担保的情况作出裁定时,对申请人的担保情况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被保全财产的价值;
(二)诉讼标的的数额;
(三)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及信誉;
(四)其他相关情况。
通常情况下,担保数额为诉讼标的数额的20%-50%。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财产保全担保费计算办法》规定:对于冻结存款、汇款、债券、股票等财产,担保费按涉案保全财产的价值的1%计算,最低不低于5000元;对于查封、扣押、冻结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生产经营性财产,担保费按涉案保全财产价值的2%计算,最低不低于10000元。
财产保全中的担保方式可以是一般的保证,也可以是商业担保。一般的保证是指担保人承诺,如果债务人不当履行义务,由担保人代替债务人履行义务或者承担相应损失;商业担保是指担保人通过缴纳保费,获得保险公司的风险保障,由保险公司在担保人或债务人不当履行义务时,承担相应的保费。在财产保全实践中,商业担保是最为常见的方式。
财产保全的担保费一般由以下费用构成:
(一)查档费: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
(二)保函费:由担保公司出具的保函所产生的费用。
(三)手续费:担保公司收取的手续费。
财产保全担保费的缴纳方式一般为:
(一)将担保费存入指定的法院账户;
(二)通过网银或移动支付方式缴纳担保费;
(三)委托担保公司代为缴纳担保费。
财产保全申请被驳回或者原告撤回请求的,担保费应当退还给申请人。被告提供担保后,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申请人逾期不履行义务的,法院应当没收其担保金。
原告张某诉被告王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张某请求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王某名下价值50万元的房产。法院经审查,认为有必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并要求原告提供50万元担保费。原告选择通过商业担保方式提供担保,缴纳保费2.5万元,随后法院对王某的房产进行了查封。
在申请财产保全时,申请人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一)申请条件充分,证据充分;
(二)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
(三)及时缴纳担保费;
(四)随时关注财产保全的进展情况。
通过财产保全措施,可以有效保障申请人的诉讼利益,避免被告转移、隐匿、处分涉案财产,造成申请人的损失。但是,申请人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评估财产保全的必要性,并做好充分的担保准备。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