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财产保全被起诉
时间:2025-04-03
在司法实践中,财产保全是一种常见的诉讼行为。当一方当事人担心对方转移、隐匿财产,影响将来判决的执行时,会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对对方财产暂时予以冻结。然而,这项原本旨在保障胜诉方权益的制度,却有时会被滥用,导致被保全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近年来,因财产保全而被起诉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什么是财产保全?被起诉的风险点在哪里?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之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被转移、隐匿,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的暂时扣押、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对财产保全作出了明确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之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采取保全措施的决定。
财产保全的对象通常是货币、银行存款、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等可以作为执行标的的金钱或特定物,也可以是对一定数额的金钱提出的请求。
虽然财产保全是一种保障胜诉方权益的重要司法措施,但如果在申请或执行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仍会面临被起诉的风险。常见的被诉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违法申请财产保全: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申请财产保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有下列情形之一:
对方当事人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伪造财产或者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书籍、重要文件以及其他妨碍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裁定或执行的行为或者试图上述行为;
申请人提出诉讼时,被申请人无住所地或者住所地不明,申请人提供担保物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采取保全措施的;
申请人的权益可能因时间经过而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需要人民法院先予执行的。如果申请人明知不符合上述条件而申请财产保全,或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申请财产保全,则属于违法申请,被保全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责任。
超范围或超标的额保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超过请求的范围。如果人民法院错误采取了超出诉讼请求范围的保全措施,或者保全的数额明显超过诉讼请求所涉财产价值,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解除保全。被保全人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请,要求解除保全。如果法院不予支持,被保全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申请人及法院承担责任。
错误或过失保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对不符合保全条件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或者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财产保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造成当事人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赔偿。被保全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赔偿因错误或过失保全而造成的损失。
滥用保全权:虽然财产保全制度旨在保障胜诉方权益,但申请人仍应依法行使保全权。如果申请人滥用保全权,恶意申请保全,或者在保全后无正当理由不起诉,或者在诉讼过程中恶意拖延诉讼,导致被保全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被保全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责任。
为了避免因财产保全而被起诉,申请人和被保全人都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并了解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诉讼。
申请人防范措施:在申请财产保全时,申请人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符合保全条件,并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转移、隐匿财产的风险。申请保全的范围和数额应与诉讼请求相适应,避免超范围或超标的额保全。在诉讼过程中,应积极推进案件进展,避免因恶意拖延诉讼而被起诉。
被保全人防范措施:被保全人收到保全通知后,应及时了解保全原因,并积极与申请人或法院沟通。如果认为保全措施不当,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请,要求解除保全或减少保全范围。同时,被保全人应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证明保全措施对自身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为可能的诉讼做准备。
应对策略:如果因财产保全而被起诉,申请人和被保全人都需要认真应对。申请人应积极应诉,提供证据证明保全措施合法合理,并可申请法院调解,尝试达成和解。被保全人则应详细阐明保全措施对自身权益造成的损害,并提供相应证据,要求法院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案例一】A公司与B公司发生经济纠纷,A公司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要求冻结B公司1000万元银行存款。法院审查后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冻结了B公司部分银行账户。随后,B公司提起诉讼,称A公司滥用保全权,恶意申请保全,导致其无法正常经营,要求解除保全并赔偿损失。法院经审理后认为,A公司申请保全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B公司存在转移财产的风险,且保全数额明显超出诉讼请求所涉财产价值,属于滥用保全权,判决解除对B公司的财产保全,并赔偿B公司因保全导致的损失。
【案例二】C公司因情况紧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要求冻结D公司部分不动产。法院审查后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冻结了D公司部分房产。D公司不服,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请,称C公司提供的证据不足,不符合保全条件。法院经审查后认为,C公司提供的证据确属单薄,不符合保全条件,裁定解除对D公司财产的保全。
因财产保全而被起诉的情况并不罕见,申请人和被保全人都可能面临诉讼风险。为了避免权益受损,了解财产保全的相关法律规定十分重要。申请人应严格遵守法律程序,被保全人也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法院在审查财产保全申请时也应谨慎,避免错误保全,造成当事人不必要的损失。
(示例文章,请勿作为法律意见)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