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 没有财产 费用
时间:2025-03-25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人生三大悲,白发人送黑发人,拆迁,被财产保全”。财产保全作为一项诉讼保全措施,对于被申请人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收到法院的财产保全令,会让被申请人觉得非常突然,如果本身没有太多的财产,还要为保全费而烦恼。
财产保全,顾名思义,就是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诉讼过程中,为保障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执行,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标的本身,采取限制处分或转移的措施。通俗来说,就是法院在原告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下,对被告的财产进行“冻结”,以防止被告转移财产,确保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执行。
那么,财产保全有哪些类型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可以分为诉讼保全和诉前保全两种。诉讼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对被告的财产采取的保全措施;诉前保全是指在起诉前,人民法院对被告的财产采取的保全措施。对于原告来说,如果担心被告在诉讼过程中转移财产,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如果担心被告在起诉前转移财产,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
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对财产进行保全,必须符合法定情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下列情形:
(一)被告住所变更,或者被告下落不明,或者正在规避履行生效判决;
(二)被告恶意转移、隐匿、毁损财产,或者与他人串通作弊,损害债权人利益;
(三)申请人提供具体事实,证明被申请人具有隐匿、转移、毁损财产或者逃避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的可能;
(四)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财产保全数额明显过高,或者明显超出被申请人的财产范围,可能造成被申请人重大损失。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人民法院对财产进行保全,必须有法定理由,不能随意采取保全措施。如果人民法院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导致被申请人遭受损失,人民法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那么,财产保全的费用是多少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担保的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人民法院决定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申请人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担保。申请人逾期未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财产保全的费用,实际上是担保的费用。人民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以防止因错误采取保全措施而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担保的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申请人无法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拒绝采取保全措施。
那么,如果被申请人没有财产,怎么办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当符合下列比例:
(一)人民法院冻结被申请人同一种类财产的,不得超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时,被申请人该种财产的价值;
(二)人民法院冻结被申请人银行存款的,不得超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时,被申请人在银行存款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 سلطن方冻结被申请人其他财产的,不得超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时,被申请人其他财产总额的百分之十。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必须符合一定的比例。如果被申请人没有财产,或者财产不足,人民法院可以减少保全措施的范围,或者不采取保全措施。
此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申请人的银行存款时,如果被申请人提供其他财产担保,人民法院可以不冻结被申请人的银行存款。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财产,应当易于变现,不易贬值。人民法院接受担保财产后,应当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有权查阅担保财产的相关信息。
总之,财产保全作为一项诉讼保全措施,对于保障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必须符合法定情形和比例,并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被申请人没有财产,人民法院可以减少保全措施的范围,或者不采取保全措施。被申请人也可以提供其他财产担保,以避免银行存款被冻结。
对于被申请人来说,如果收到法院的财产保全令,不要慌张,首先要了解保全的原因,是否有错误或误会。如果确实没有错误,那么要积极与申请人沟通,协商解决方案。如果沟通未果,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或者提供其他财产担保,以减少保全对自身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对于申请人来说,在申请财产保全时,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情况,不要随意申请高额保全,以免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要做好提供担保的准备,以免人民法院拒绝采取保全措施。此外,在保全期间,要积极推进案件的进展,以尽快结束保全状态。
对于人民法院来说,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合理确定保全的范围和比例,并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在保全期间,要积极推进案件的审理,以尽快结束保全状态,减少对双方当事人的影响。
总之,财产保全是一项严肃的法律措施,对于保障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法院、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充分沟通协商,合理运用财产保全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