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全要提供相应担保吗
时间:2024-08-21
在执行程序中,为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导致执行不能,法院可以依申请人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关于保全是否需要提供相应担保,我国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
### 法律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担保的方式及其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这意味着,保全措施的实施,一般情况下需要提供担保,除非有法律或司法解释另有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20条进一步规定,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可以不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
(1)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采取欺诈手段规避执行的;
(3)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转移、隐匿、变卖其财产,企图逃避执行的;
(4)被执行人是无履行能力的自然人的;
(5)申请为变更、解除非金钱给付义务的;
(6)人民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其他保全措施的。 ### 担保的类型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保全担保的类型,但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金钱担保:申请人向人民法院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或银行汇票作为保证金。
(2)实物担保:申请人提供与其申请保全的财产价值相匹配的、能快速变现的实物或者有价证券等。
(3)保证担保:申请人委托第三方为其提供担保,并由担保人承担保全财产被变卖后的赔偿责任。
(4)保险担保:申请人购买保单,由保险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保证被保全财产被变卖后的赔偿。 ### 担保数额的确定《解释》第121条规定,人民法院确定担保数额时,应当综合考虑诉讼标的额、申请人的履行能力、担保方式、被执行人的诚信状况以及案件事实等因素。
实践中,法院一般会参照以下标准确定担保数额:
(1)申请保全的财产价值;
(2)申请执行的标的额;
(3)担保方式及担保人的履行能力;
(4)案件的复杂程度和诉讼风险。 ### 保全担保的作用保全担保的主要作用有:
(1)保障被保全财产的安全:避免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造成执行不能。
(2)明确申请人的责任:申请人提供担保后,对于申请保全的财产承担责任,避免滥用保全权利。
(3)规范保全程序:通过规定保全担保,完善保全程序,防止保全措施被滥用或无效化。 ### 免予保全担保的情形虽然一般情况下保全需要提供担保,但法律或司法解释也规定了一些无需保全担保的情形。
(1)《解释》第120条规定的六种情形;
(2)申请对已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
(3)申请保全数额较小,不会对被执行人生活或生产经营造成明显影响的;
(4)法院认为有其他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 ### 保全担保的风险申请人提供保全担保也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有:
(1)执行不能风险:如果被执行人仍然转移、隐匿、变卖财产,造成执行不能,申请人将承担赔偿责任。
(2)承担赔偿风险:如果申请人滥用保全权利,造成被执行人损失,将承担赔偿责任。
(3)财产损失风险:如果保全担保是金钱或实物,可能存在保管不当或变现损失风险。 ### 结语综上所述,保全是否需要提供相应担保,取决于法律规定和具体案情。一般情况下,保全需要提供担保,但法律或司法解释也规定了一些免予保全担保的情形。申请人提供保全担保有利于保障被保全财产的安全,规范保全程序,但也要注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人民法院在确定保全担保时,应当综合考虑案情、申请人的履约能力,以及其他因素,合理确定担保的类型、数额和方式,有效防止执行不能,维护法律公正。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