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审财产保全管辖 ##
### 导论 ###
在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是一种重要的强制措施,旨在防止当事人将相关财产转让或处分,确保裁判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在二审程序中,对于财产保全管辖的确定,涉及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维护司法权威的需要。本文将对二审财产保全管辖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原则、条件、 程序以及相关争点。
### 二审财产保全管辖的原则 ###
二审财产保全管辖遵循以下原则:
- 辅助性原则:二审财产保全是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在于支持二审裁判的执行。因此,只有当一审判决或裁定即将生效,且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有转移、处分或毁损财产的可能时,才能适用二审财产保全。
- 法定性原则:二审财产保全只能根据法律规定进行。法律对二审财产保全的管辖、条件、程序等事项均有明确规定,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
- 比例原则:财产保全是一种强制性措施,其范围应当与待执行的标的物相适应。过大或过小的保全范围均不符合比例原则。
### 二审财产保全管辖的条件 ###
申请二审财产保全,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 一审判决或裁定即将生效,即将到期。
- 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有转移、处分或毁损财产的可能。
### 二审财产保全管辖的程序 ###
申请二审财产保全的程序如下:
- 申请人向二审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具相关证据材料,如一审判决或裁定、被申请人有转移、处分或毁损财产可能性的证据。
- 二审法院审查申请材料,对符合条件的,发出财产保全裁定,明确保全的范围、方式和期限。
- 二审法院委托有关部门执行财产保全裁定。
### 二审财产保全管辖的争议 ###
在二审财产保全管辖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问题:
- "即将生效"的时间点认定:一审判决或裁定"即将生效"的时间点,应以裁判文书送达当事人或期满公告之日起计算,还是以法定期限或其他标准为准,存在不同观点。
- "有转移、处分或毁损财产可能"的认定标准:对被申请人有转移、处分或毁损财产可能的认定标准,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被申请人的经济状况、信用状况、过往转移或处分财产的行为、执行难易程度等。
- 保全范围的确定:财产保全的范围应当与待执行的标的物相适应,但也存在保全范围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引发争议。
### 结语 ###
二审财产保全管辖是一项复杂的法律制度,涉及到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和司法权威的维护。正确把握二审财产保全管辖的原则、条件、程序和争议问题,对于规范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理解和运用好二审财产保全管辖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裁判得到充分的执行。
上一篇 : 法院为啥不做财产保全
下一篇 : 财产保全公司出保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