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讼立案财产保全流程图
时间:2024-05-22
财产保全的定义
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确保判决能够得到执行,对被告财产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以防止被告转移、变卖、毁损、隐匿财产。财产保全是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它可以有效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确保判决的顺利执行。
诉讼立案财产保全流程图
具体步骤
1. 申请阶段
原告根据立案条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立案申请书和财产保全申请书,并提交相应的证据。证据包括:起诉状副本、财产保全担保、证明被申请人有转移、变卖、毁损、隐匿财产等行为的证据。
2. 受理阶段
法院审查原告提供的证据和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申请后24小时内作出裁定,决定是否予以保全。对于情况紧急的,法院可以先行裁定,并于裁定后24小时内补正手续。
3. 执行阶段
被申请人在收到财产保全裁定后,如果拒不履行,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采取以下财产保全措施:
4. 解除阶段
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5. 异议程序
被申请人对财产保全裁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10日内向作出裁定的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应当在收到异议后5日内审查异议,并作出裁定。
注意事项
本文关键词:
诉讼立案、财产保全、流程图、担保、执行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