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赔偿法律规定最新
时间:2024-05-22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为防止被申请人在诉讼期间或者判决执行前转移、变卖、损毁其财产,以保证将来判决的实际执行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65条财产保全赔偿条款是指当财产保全措施解除后,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而遭受财产损失时,申请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条款。该条款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财产保全措施。
申请人承担财产保全赔偿责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财产保全措施系经人民法院裁定或者决定。**未经人民法院裁定或者决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申请人即使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也不承担赔偿责任。 * **申请人与其主张的权利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如果申请人与他主张的权利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即他并不是案件的原告或者具有法定利害关系的人,他即使没有恶意,也不承担赔偿责任。 * **申请人为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可以是原告、上诉人、执行申请人和其他有权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当事人。 * **被申请人遭受了财产损失。**申请人只对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措施而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间接损失或其他非财产损失不在赔偿范围内。 * **被申请人没有实施妨害诉讼行为。**如果被申请人实施了妨害诉讼的行为,比如转移、变卖、损毁财产,则不适用财产保全赔偿条款。申请人承担财产保全赔偿的范围包括:
* **保全财产的实际损失。**包括保全财产的灭失、毁损、折价以及孳息损失等。 * **因保全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被申请人因保管、维护保全财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 **保全财产恢复原状的费用。**在财产保全被解除后,被保全财产因保全措施受到损坏而需要修复的费用。在以下情况下,申请人不承担财产保全赔偿责任:
* **被申请人实施了妨害诉讼行为。** * **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数额不足。** * **财产保全措施不当。** * **有其他法定免责事由。**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措施遭受损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诉讼时效为一年,从保全措施解除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财产保全赔偿问题出台了以下司法解释:
*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65条 * 《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 *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四条**案情:**甲公司向法院申请对乙公司财产进行保全,法院裁定冻结乙公司银行账户。后法院审理查明甲公司没有对乙公司债权债务关系的事实,解除财产保全措施。乙公司以其财产遭受损失为由,起诉甲公司要求赔偿。
**裁判结果:**法院判决甲公司赔偿乙公司财产损失。法院认为,甲公司对乙公司债权债务关系的事实没有证据支持,且其未提供担保,其申请财产保全系恶意行为。因此,甲公司应对乙公司因财产保全措施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财产保全赔偿条款对于保障民事诉讼的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时,应当慎重考虑自身主张的权利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否实施了妨害诉讼行为等因素,避免滥用保全措施而损害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被申请人遭受财产损失后,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自身的权利。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