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付老赖财产保全法律规定
时间:2025-05-03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债权人拿着法院的生效判决,却因债务人无力偿还、逃避执行而陷入困境,无法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情况下,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就成了执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老赖”们往往会想方设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而财产保全可以对债务人的财产暂时予以冻结,防止其转移、隐匿,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为后续执行打下基础。那么,在面对“老赖”时,我们该如何运用财产保全这一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财产保全是指在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时,在起诉或者仲裁前,或者在诉讼、仲裁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的确保将来判决或者仲裁裁决能够得到履行的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诉前财产保全:在起诉前,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审查符合条件的,可以采取保全措施。
诉讼中财产保全:在诉讼过程中,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或者其他情况可能使判决难以执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强制执行中的财产保全:在法院已经作出判决或仲裁裁决,进入强制执行阶段时,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或者其他情况可能影响执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申请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有明确的被保全人;
有具体的保全请求和事实、理由;
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申请财产保全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财产保全申请书:包括当事人的基本信息、申请保全的财产情况、申请保全的事实和理由等。
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能够证明当事人身份的材料。
相关证据材料:包括能够证明当事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能够证明情况紧急的证据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一般应当保全金钱、银行存款、动产以及其他容易损毁、灭失或者变质的财产。人民法院对下列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或者冻结的保全措施:
房屋、土地以及房屋土地上的附属物、种植物;
机器、设备以及其他生产设施;
机动车辆、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
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
其他有价证券、票据。
在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保全对象:在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明确被保全人的具体信息,包括姓名、住址、财产情况等,以便人民法院准确采取保全措施。
提供充分证据:人民法院在审查财产保全申请时,会对保全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因此,申请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存在紧急情况,以及被保全人的财产情况等。
及时申请:财产保全的关键在于“紧急”,因此,在发现债务人有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行为时,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避免错过最佳时机。
【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提供价值100万元的货物。甲公司全额支付货款后,乙公司仅交付了50万元的货物,剩余货物迟迟不交付。甲公司多次催促,乙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并有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甲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继续交付货物,同时申请财产保全,对乙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了冻结。法院判决支持了甲公司的诉讼请求,乙公司仍不履行,法院便对乙公司的账户进行扣划,将款项支付给甲公司。
【分析】本案中,甲公司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乙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了冻结,防止了乙公司转移财产,保障了自身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对乙公司进行了强制执行,从其账户中扣划款项,保障了判决的顺利执行。
面对“老赖”,债权人不要慌张,要冷静分析,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同时,在诉讼过程中,要积极提供证据,配合法院工作,以便法院对债务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