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撤销财产保全申请书
时间:2024-05-22
财产保全作为一种司法救济手段,旨在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申请人通过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等行为逃避执行,破坏诉讼或者执行程序的正常进行。但是,由于财产保全对被申请人的财产权益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于申请人的申请,法院在审查后认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依法予以驳回;对于申请人已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后,认为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者其他情形,也应当依法撤销。本文将围绕依法撤销财产保全申请的内容进行详细论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查财产保全申请时,应当对以下情形进行审查:一是申请人不能提供担保;二是申请人提供的担保不足以弥补被申请人因此遭受损失;三是申请人不具备本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对于符合上述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申请人的申请。此外,在申请人已获得财产保全措施后,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人民法院也应当依法撤销财产保全措施:
申请人可以随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已经申请的财产保全措施。对于申请人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依法准许;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依法驳回。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申请人申请撤销财产保全措施应当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并附具相关材料。其中,撤销申请书应当载明撤销的理由、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财产保全措施申请的时间、财产保全措施的内容等。人民法院在审查申请人申请时,应当及时通知被申请人,并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据。对于被申请人在收到人民法院通知后,未在指定期限内对撤销申请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当准许申请人的申请,并通知执行部门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被申请人作为财产保全措施的承受方,在财产保全措施申请获得批准后,如果认为申请人不符合财产保全的条件,或者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虚假、不实,导致人民法院错误地作出了准许财产保全裁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财产保全措施。对于被申请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并可以根据需要要求被申请人提供证据。被申请人提出申请撤销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对于人民法院在申请人申请之前或者在已经准许财产保全措施申请后,发现申请人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撤销的,应当依职权主动撤销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依职权撤销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形包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申请人申请的财产保全予以准许后,被申请人应当严格遵守。人民法院撤销财产保全措施后,被申请人有权解除其采取的保全措施对申请人的财产所产生的影响,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措施被解除而遭受损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请求。对于人民法院依职权撤销财产保全措施的,被申请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赔偿,人民法院对申请赔偿合理的部分应当予以支持。
财产保全作为一种诉讼中的临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但是,财产保全措施也可能会对被申请人的财产权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人民法院在审查财产保全申请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进行审理,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应当依法驳回;对于已经准许的财产保全措施,对于发现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者其他情形需要撤销的,也应当依法撤销。同时,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也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财产保全申请,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或者申请撤销,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