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裁阶段财产保全
时间:2024-05-23
财产保全是指在仲裁过程中,为防止被申请人转移、变卖、毁损争议财产,经当事人申请或者仲裁庭主动采取,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的强制性措施,以保证仲裁请求的实现。财产保全的目的在于确保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仲裁裁决的有效执行,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仲裁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仲裁阶段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形包括:
财产保全可以由当事人一方申请,也可以由仲裁庭主动裁定。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证据材料。仲裁庭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查并在一定期限内作出裁定。
仲裁庭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明确保全标的物、保全方式以及保全期限。一般情况下,保全期限不得超过仲裁程序终结。仲裁庭应当及时将裁定书送达当事人。
财产保全裁定书生效后,仲裁庭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协助执行。被申请人应当按照裁定书的要求履行义务。如果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有转移、隐藏、变卖、毁损财产或者其他逃避执行行为的,仲裁庭可以采取措施,包括: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庭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被申请人认为仲裁庭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不当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仲裁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申请人认为财产保全措施不当,且造成损失的,可以向仲裁庭申请损害赔偿。仲裁庭应当进行调查并作出裁决。
财产保全制度是仲裁程序中重要的制度保障,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综上所述,财产保全制度在仲裁程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护仲裁公正、保障仲裁裁决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