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财产保全作为一项法律措施,在债务纠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财产保全是冻结金额还是冻结账户,还存在一定的误解。本文将深入探讨财产保全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冻结涉案账户与冻结账户金额之间的区别,以帮助读者透彻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法律救济。
**1.概念**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为防止被申请人转移、变卖、隐匿财产,最大限度地实现债权人权利,依法对其财产采取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
**2.性质**
财产保全是民事诉讼中的保全措施,属于执行程序中的过程行为,具有以下性质:
- 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可于诉讼前(诉前保全)或诉讼中(诉讼保全)申请;
- 临时性:仅为诉讼进程提供保障,不具有终局性,最终以裁判结果确权;
- 强制性: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后,强制冻结涉案财产;
- 对应性:应结合特定债权而申请,用于强制担保债务的实现。
冻结涉案账户与冻结账户金额是财产保全的不同方式,其区别主要体现在:
- 冻结账户:针对涉案账户的实际权利人,冻结其账户下的所有资金;
- 冻结金额:针对账户持有人账户下的特定金额,限定其不得超出指定限额进行处分。
- 冻结账户:冻结涉案账户及其名下所有资金,限制任何交易;
- 冻结金额:只冻结账户下的特定金额,不影响其他资金的正常使用。
- 冻结账户:需债权人申请或法院主动解除,解除前不影响账户持有人对其他财产的处分;
- 冻结金额:解除条件与冻结金额性质有关,如债务履行后自动解除。
- 冻结账户:一般针对个人账户或企业流动资金账户;
- 冻结金额:适用于对账户持有人其他资金不影响执行目的的情形。
法院在决定冻结金额还是冻结账户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债务金额:债务金额过大时,则优先冻结账户;
- 账户持有人资金情况:账户持有人资金情况良好时,则优先冻结金额;
- 财产保全目的:若仅需限制特定资金处分,则优先冻结金额;
- 被申请人配合程度:被申请人配合程度低、有转移财产风险时,则优先冻结账户。
-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执行保全的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上一篇 : 财产保全在强制执行
下一篇 : 工亡诉前财产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