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会冻结对方工资吗
时间:2024-05-23
导语
财产保全作为一种司法措施,旨在确保债权人在诉讼中实现其合法权益。当债权人担心债务人转移或隐匿财产时,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其中,冻结对方工资是财产保全中的一个常见手段,但具体能否冻结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只有在以下情形下,法院才能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可见,财产保全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措施,必须符合特定的法律条件。
工资是劳动者在提供劳务后的报酬,是其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工资属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义务后获得的收益,具有个人财产的性质。因此,工资属于可以被冻结的财产。
虽然工资属于财产,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被冻结。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工资中属于以下部分的不得被冻结:
此外,法院在决定是否冻结工资时,还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如果债权人符合财产保全条件并满足冻结工资的限制条件,则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冻结对方工资。申请冻结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法院收到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会裁定冻结对方工资。法院将冻结裁定书送达被执行人,同时通知被执行人的工作单位执行。
工资被冻结后,被执行人不能自由支配其工资。如果冻结的工资超过了债务总额,则多出的部分应当返还给被执行人。
如果在冻结期间债务得以解决,则法院会解除工资冻结措施。被执行人的工资会恢复正常发放,被执行人也可以重新支配其工资。
申请冻结工资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财产保全中冻结对方工资是一种常见的措施,但需要严格掌握条件和限制。债权人申请冻结工资时应当慎重考虑,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在作出冻结决定时也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保障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