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调解能申请财产保全
时间:2024-05-23
引言
财产保全是法院在诉讼过程中采取的强制措施,旨在防止被申请人转移、变卖或毁损财产,以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在调解程序中,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使其具有强制执行力。那么,在法院调解过程中能否申请财产保全?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分析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保全措施将会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之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该条规定并未排除在调解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的情形。因此,在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条件下,在法院调解过程中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申请财产保全应具备以下条件:
在调解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时,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人民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财产保全措施:
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保全的需要确定保全措施的范围和期限,并及时通知有关当事人。
被申请人对财产保全措施有异议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法院对异议应当及时审查,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在以下情形下,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利息损失赔偿。
在司法实务中,对于在法院调解过程中能否申请财产保全,各地法院已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即只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条件,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例如,2019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在法院调解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法院经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遂裁定对被告名下的房产进行查封。
结论
综上所述,在法院调解过程中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条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在受理申请后,应及时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条件,并对保全措施的范围和期限进行确定。在调解协议达成或案件审结后,法院应当及时解除财产保全措施。通过财产保全,可以有效防止被申请人转移、变卖或毁损财产,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