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违法吗
**前言**
财产保全是人民
法院为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项强制措施,旨在防止被申请人将财产转移、藏匿或变卖,损害申请人的债权。然而,在实践中,被申请人有时会试图在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引发法律纠纷。本文将深入探讨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和责任追究。
**财产保全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第102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在起
诉前或诉讼过程中,为防止被申请人转移、隐匿、毁损财产,
担保其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
如果被申请人在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属于违反财产保全措施的行为,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 **藐视法庭:** 被申请人的行为属于藐视法院权威,妨碍法院执行诉讼任务,可能受到法院的训诫、罚款甚至拘留等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1条)。
* **无效行为:** 被申请人转移的财产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该财产仍然属于被申请人所有,法院可以继续采取保全措施。
* **赔偿责任:** 被申请人的转移行为给申请人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3条)。
* **刑事处罚:** 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被申请人的转移财产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面临刑事追究。
**转移财产的认定标准**
法院在认定被申请人转移财产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 是否在财产保全措施生效后转移。
* 转移财产是否具有损害债权人权益的故意。
* 转移财产的行为是否与当事人的正常经营活动无关。
* 转移财产的价值与债务数额是否明显不符。
* 其他可能证明被申请人主观上具有转移财产意图的证据。
**责任追究**
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的法律责任主要由被申请人承担。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追究其责任:
* **追加强制措施:** 加大财产保全的力度,如冻结更多账户、查封更多财产。
* **执行查封:** 对被申请人转移的财产进行查封,以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 **罚款或拘留:** 对被申请人藐视法庭的行为进行罚款或拘留。
* **追究刑事责任:** 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对被申请人提起刑事诉讼。
**参与转移的第三方责任**
如果第三方明知财产保全措施,仍然帮助被申请人转移财产,也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4条,该第三方可能被法院追究罚款或拘留的责任。
**举证责任**
在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的纠纷中,申请人负有证明被申请人转移财产事实的举证责任。被申请人负有证明其转移财产行为合理合法的举证责任。
**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防止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建议申请人在起诉前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及时申请财产保全:** 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防止被申请人转移财产。
* **监控被申请人财产动态:** 关注被申请人的账户变动、财产处置情况,及时发现转移财产的迹象。
* **搜集证据:** 保留被申请人转移财产的证据,如转账记录、处分合同等。
**结论**
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妨碍法院的正常执行。被申请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参与转移的第三方也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申请人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积极维权,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