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保函怎么做账
保函在银行中是一种常见的保证金支付工具,也是商业合作中常用的一种信用形式。保函的开立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常见的资金出入口,因此,保函的开立过程中企业需要做好账务管理工作,以保证账务核算的准确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保函的结算方式
保函开立后需要按照约定期限进行结算,保函结算的方式通常有如下几种:
1、保函到期后由受益人(通常为供应商)向发函人(通常为企业方)提出申请并提供符合保函约定的证明文件进行结算。
2、发函人在保函到期前主动向受益人索取符合保函约定的证明文件后进行结算。
3、到期日越过,保函失效前 2~3个工作日商业银行便会寄发结算通知给企业方及供应商方进行结算。
企业在开立保函时需要明确约定保函的结算方式并做好结算的账务准备,以避免出现账务漏洞和流动资金受到损失。
二、保函的账务处理
保函开立时,企业需要在财务系统中建立保函开立台账,备查所有相关专用账户,保管所有文件及备查申请表。双方达成保函结算协议后,企业还需要在财务系统中建立保函结算台账,对受益人提交的结算申请和发函人提出的结算通知及时进行核对,核对准确后进行结算,确保账务的实时更新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保函金额的扣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函金额的划拨是优先于实际资金的支出的,也就是说,开具保函时企业需要在银行开立专用账户并缴纳保证金进行保函金额拨付,之后才能根据保函的约定进行资金支出。
2、企业在向银行缴纳保证金时需要注意保证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并将保证金与账户建立相关的关联关系,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3、保函金额的扣减需要遵循保函的约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不能将保函金额用于非约定范围的资金支出或转移,以免引起资金流转混乱和账务异常。
三、保函开立的风险控制
保函开立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到以下的风险控制问题:
1、提醒:在开立保函之前,需确认所签订的合同是否规范,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合法的方式合理约定合同相关保证内容,如合同期间、保证金金额、保证金币种、违约赔偿条款等,并进行风险分析和合理的风险分摊。
2、监督:企业需设立有效的保函监督机制,及时掌握保函使用的情况,做好保证金收付的账务管理。企业应在合约约定的时间内监督受益人提交的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同时对于保函到期和结算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及时与银行和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和解决。
3、控制:企业需要建立保函相关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保函管理制度、风险控制过程、信息披露制度、内部审核程序等,以确保保函开立、结算过程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总之,保函开立是企业与其他合作方之间常见的合作形式,但保函的开立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的账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保函账务处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账务核算的准确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