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提供机构:工程类银行保函,诉讼类财产保全担保函,履约保函,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

保全工资法律规定有哪些

2023-04-11

保全工资法律规定有哪些

工资是职工获得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保全职工工资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我国,有关保全工资的法律法规非常严格,下面就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有关保全工资的法律规定。

一、工资支付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企业应在每个自然月的 15 日前把上个月的工资发给职工。在企业需要经过劳资双方协商并告知劳动行政部门的情况下,可以延迟到当月的 20 日以内支付职工工资,但是不得超过一个工资支付期限。如果超过一个工资支付期限仍未支付工资,企业须按日支付赔偿金给职工。

二、工资不得拖欠

企业应当遵守合同规定及国家法律法规,按期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在下列情况下,企业不得拖欠职工工资:

(一)职工开展工作的期限已满,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 30 日内支付应得的工资;

(二)企业因经营困难不能支付职工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减少工资水平或者暂时停发工资,在获得劳动行政部门许可的期限内执行。

在拖欠工资的情况下,足额支付全部应得工资也是用人单位的义务,逾期支付的赔偿金应当加倍支付。

三、工资保密

企业必须严格保守职工的工资等信息,不得随便泄漏。一旦因为企业的泄密行为,导致职工的工资、福利等受到损害,企业需承担赔偿责任。

四、工资标准与工作内容相适应

《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在确定职工工资时,应当参考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及职工的工龄、技术、绩效等因素。企业在工资支付上应该注重平等和公平性,确保职工岗位报酬与岗位职责和成果相对应。

五、工资结构公正合理

除了上述规定,工资结构的公正和合理也是企业需遵循的法律准则之一。即不得用附加条件限制职工取得的工资,不得对某些职工的工资实行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歧视行为,还必须遵循享受公共服务的原则,确保各类税款及其他应扣款项的合理扣除。

总之,保全工资是保障职工权益的重要任务。企业在工资相关问题上,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注重平等和公平性,确保职工岗位报酬与岗位职责和成果相对应,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联系我们

我们期待与您合作

微信咨询

yzs226

复制微信号

电话

134-5682-7720

拨打电话
微信号已复制: yzs226